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僧和僧兵有啥不同让五台山那些一去不回的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说好以慈悲为怀的明代僧兵怎么就突然大杀四方了?》一文发表后,有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僧兵和武僧到底有啥区别?诚然,武僧已经成为少林寺、五台山等著名寺院的一个重要文化名片,而且很多游戏和影视作品里也不乏武僧的存在。但在历史上,让五台山和少林寺打出名头的也还是“兵”,而不是普通的习武僧人。那么,武僧和僧兵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僧兵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说是指所有的僧侣武装,从狭义理解,是指官方所允许的僧侣武装,或为朝廷而战的僧人。而武僧按字面理解,就是练武的僧侣,可是武僧功夫再高身份还是僧。武僧只是为僧兵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武僧类似习武的牧师,而僧兵则有些类似欧洲的宗教骑士团了。

具体说来,目前可以确认的佛门拥有战场武装的最早记载出自《魏书·释老志》:太平真君六年,会盖吴反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种麦寺内,御验牧马于麦中,帝入观马,沙门饮从官酒,从宫入其便室,见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而,命有司案诛一寺。

出家人,乱世中备点刀剑看家护院还可以理解。弓弩大盾都有,再加上寺院有牧马之责,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说:这是要出骑士团了啊,赶紧灭了吧!可是灭得了一寺,灭不了全国。到北魏孝文帝时,佛教兴盛,很多寺庙拥有众多的“僧抵户”和“佛图户”以及部曲。

这些人平时既念佛又练武,是典型的寺院武装。北魏末年,魏孝武帝西奔时,“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沙门都”是北朝僧官名称,维纳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是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这些情况表明北魏时,僧人武装已经和*治势力联系了起来。

既然寺院有武装,就肯定会被各种*权惦记。刘宋的元嘉时代,北魏攻打凉州,凉州城中缺乏壮丁,僧人们就被抓壮丁了。南齐时,充州数郡“起义南附,鸠略甚众,亦躯迫沙门助其战守”,这也是被抓壮丁。北齐时,齐将高谐据守信都,开出了高额的赏格,引来了来了数千僧人参*。唐武德五年,北虏犯境;李渊认为太原当地僧人忠勇过人、武德充沛,直接选了两千精壮的寺僧充兵两府。

唐朝名将张议潮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建立了归义*,并推翻了当时吐蕃贵族对沙州长达六十年的统治。在敦煌文中,可见归义*时期大量僧兵存在的依据。如编号为P·背面的写卷文书(一份归义*时期的队下*籍名簿)中,“归义**权中的队职,尤其是*队基队一级士兵里的僧兵,是归义*初期*制中极为重要的”。在这份*籍残卷文书中共记载“僧兵16人,约占整队士兵的九分之一,在归义*基队士兵中占有很大比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敦煌为佛教圣地,佛教寺院众多且拥有大量剃度僧尼,为组织僧兵武装提供了条件;二是归义*节度使张议潮以及归义***界,与敦煌地区佛教界关系密切,因而得到了敦煌僧界的有力支持,并组织僧兵武装参加张议潮的大中起事与驱逐吐蕃的战争,为归义**权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由此可见,隋唐时僧人习武,当兵为将,已成为普遍现象。唐玄宗就曾感慨“北方人也,享刚气,多讹风,列刹之中,余习骑射,有教无类,何可止息。”你看大唐的僧侣就是牛,练武都是玩骑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讲忠孝节义,在天下危亡的时候,佛门弟子一样可以忠孝节义。比如南唐时的庐山圆通寺,曾得赐田千顷。北宋将领曹彬渡过长江攻灭南唐时,圆通寺僧拼死抵抗。一直打到南京城被攻克了,寺僧们才逃亡,非常对得起南唐皇帝赏给的千顷良田。

▲五百年前抗金,二十世纪抗日,在抵御外辱方面五台山僧人很有经验

到宋代,轮到五台山僧人武德充沛了。如当时的五台山CEO真宝是代州人。宋钦宗还没被抓的时候就对他的佛法和武功十分喜欢,金兵攻打代州时,他起兵响应皇帝的号召。不过宋朝的正规*挡不住金兵,他一个小寺院自然也没能力挽狂澜。兵被打散了,庙也烧了,真宝本人也被俘。金人劝他投降,他说“吾法中有口四之罪,吾既许宋皇帝以死,岂当妄言也?”

同时期的还有僧宗印,他把寺僧编练为一*,叫“尊胜队”,又把童子编为一*,叫“净胜队”,参与抗金。北宋的武汉英在率领禁*北上救援太原时,路过五台山,说服了当时的庞僧正出动武僧参与抗金。

同书卷51又载,太原城中有个叫杨可发的,脸上有六字,外号杨麻胡。打算出城招募部队解太原城之围。然后杨可发找到五台山寺僧李善诺、杜太师为先锋将,到繁峙县东十里铁家岭,结果遇金人,大战到晚上最后被打散。然后此人不服气,直接上五台山找到僧正真希偷拜,然后到虞县又拉起两千人马,又与金人粘罕的部队鏖战。最后惨遭失败的他,“以枪自刺其腹而死”。

整个两宋时期,五台山的抗金活动史不绝书,大量的僧人们秉承忠义刚烈精神,入世参*。僧人拥有强悍武力的概念一直延续到元代,元朝统治者甚至征调僧兵参与西征。如景定元年,“元主将西征……奏议曰:释氏虽托方外,然多忠烈之辈。今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普力者,宜募为部,启从西征,可为开国之一助也”

总之,从汉末三国到宋元,武僧与僧兵的存在真的有些类似欧洲的武装牧师和骑士团。其中五台山的僧人尤为特别,他们经常秉承忠义节孝的大义,整寺整寺地下山抵御外辱,“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参考资料

北齐,魏收:5魏书6卷释老志6,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版,第页

王仲笨:《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唐·释道世:5法苑珠林6卷14哎敬佛篇#感因缘6,中华书局,ZoD3年版,第页

唐·令狐德桑:《周书》卷齐扬王宪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卷唐朔方龙兴寺辩才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唐并州义兴寺释智满6,(景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宗教类,第册,第页

冯培红:《唐五代归义**权中队职问题辨析》,《敦煌学辑刊》,年第2期

罗香林:《唐代文化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5则天皇后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元·脱脱:《宋史》卷僧真宝传6,中华书局,年版,第页《范致虚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宋·徐梦萃:《三朝北盟会编》卷48、51,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