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大德高僧,他被誉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其貌不扬却慧根独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人之多的庞大僧团,统一出家僧尼的姓氏为“释”,他就是东晋道安大师。
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道安大师是二系佛学之集大成者。道安大师著述、译经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
道安大师造像
道安大师一生的弘法足迹中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在河北地区出家修行,得到佛图澄亲传,后来在古北岳恒山一带弘法;二是53岁时南下襄阳,潜心修学15年;三是67岁时入长安,主持道场、讲经说法并组织译经。
道安大师提倡“本无”(即性空)之学,为般若学六家之一。他重视般若学,一生研讲此系经典最力;重视戒律,搜求戒本,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又很注意禅法,对安世高所译禅籍注释甚多。由于他综合整理了前代般若、禅法、戒律等系佛学,遂使原本零散的佛学思想以较完整的面目呈现于世,因此被视为汉晋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
弥天释道安
妙莲老和尚曾说:道安大师一生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对印度西域佛教全方位中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翻开佛教史籍,随意摘录几条:第一,编注经典,搜集译经,整理经录。道安大师一生,先后注解诸多佛经,后又撰成《综理众经目录》,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开创译经史著目录先例,也为后代撰写《经录》提供范例。
第二,推崇戒律,确立僧规,统一僧尼姓。道安大师认为,在佛教戒定慧三学之中,戒是基础,是修学佛法的基本保证,因此尽心翻译戒本以外,还为僧团法会制定规范。他又提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倡议中国僧人统一姓“释”,其后获《增一阿含经》全本,经中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道安以前,中土沙门皆从师姓,师来自天竺则姓"竺",来自月支则姓"支",而由于各地各门姓氏不一,造成门派的分歧。道安之见,与佛经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佛教界的共识,统一以"释"为姓,代代相沿,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
增一阿含经
第三,主持译经,完善译论。道安大师总结以往佛典翻译历史教训,认为将佛典翻译成汉语,始终存在“文”“质”两种风格,两派各有得失,总结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第四,道安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倡导弥勒净土信仰,为后世净土信仰开展树立了典范。总之,道安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高僧。
释性祖庭
道安大师在古北岳恒山地区时,道安大师建寺立塔,收纳门徒,弘传道法,净土初祖慧远大师也是在此期间皈依道安大师受教的。这是他佛教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他推动佛教中国化实践的基础时期。
道安大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高僧,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圆寂于孝武帝太元十年(),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十五岁时,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年十二出家”)。因为北方战乱,南下襄阳,居十五载。后入长安,居七载后圆寂。因出生时手臂多长一块皮肉,时人即称之为“印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