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m.39.net/pf/a_9328977.html导读:在中国,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宫廷建筑实物早已荡然无存,人们所能看到最早的皇室建筑就是北京故宫。而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只剩三座,均为唐代中晚期寺庙遗构,其中就有被建筑学泰斗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发现的,建筑年代久、规模大、等级高,被称为“第一国宝”的佛光寺东大殿。
国宝传奇
年6月下旬的一天,山西五台县的“官道”上走来一行人,他们用三头骡子驮着行囊,向北进发。带队的是一对夫妇,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男的头顶白色草帽,身着白色翻领短袖衬衣,身形略显消瘦,鼻梁上的圆形黑框眼镜衬托出他的书卷气;女的头戴尖顶凉帽,留新派短发,身着深色短衫,斜挎测绘包,知性又干练。此二人正是年轻的建筑学者梁思成和林徽因,他们正带领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前往五台县,这已是他们第三次造访山西,而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找一座名为“大佛光之寺”的唐代古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伉俪
民国时期,有日本学者断言,在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建筑学家若要领略唐制木构风格,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地。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从美国学成归国,尽管他们非常相信日本人的治学精神,但从民族情感上来说,却始终难以接受这一学术论断。从年到年初,梁、林二人率领考察队频频走出北平,实地考察了一百三十余个县市,近两千座古建筑,但期盼已久的唐制木构却迟迟未曾出现。年,在赴敦煌考察的途中,梁思成偶然得到一本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在这本画册中,他看到61号洞窟的《五台山图》上绘有一座名叫“大佛光之寺”的寺院,这引起了梁思成的注意,于是他立即折返,按图索骥,第三次来到山西。同年6月26日*昏,考察队抵达忻州五台县的豆村,在当地老乡指领下,一座隐藏于连绵山峦之下的破败古寺被发现。罕世国宝立于眼前,尘封千年的秘境,终于为这几位孜孜寻求的远方客人敞开了。
地理位置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南豆村东北五公里处,距县城约三十公里。这座位于半山坡上的禅院,因势而建,坐东朝西,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由于其位置在南台之外,为后世朝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于重建之厄。
营造修葺
寺史无可靠,在今正殿东侧有塔一座,从形制上看应为北魏遗物,故此推断,佛光寺的创建应在北魏。此外,依据《宋高僧传》所载,仅知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年之间),僧人法兴曾在此建有“三层七间弥勒大阁,高九十五尺,尊像七十二位,圣贤八大龙王,磬从严饰”。然而,今佛光寺山坡之上仅存单层大殿七间,并无此阁,盖弥勒大阁建成后仅存三十余年,即遭“会昌法难”被毁,现存东大殿乃唐宣宗复兴佛教后所建,根据其在寺中的地势,推测此殿所在极可能为弥勒大阁的原址。
敦煌第61号洞窟《五台山图》弥勒大阁
东大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年),当年宣宗下旨令“五台山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并且“特许修营佛光一寺”,由愿诚和尚主持重建,并“赦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涓”护持,“上都女弟子宁公遇”送供,“故右*中尉王”和“泽州功曹参*张公长”助造。兴建工程于公元年开工,年完工。完工当年10月,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于殿前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
唐代陀罗尼经幢
建筑特点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余间。其中,正殿东大殿7间,为唐代建筑;配殿文殊殿7间,为金代建筑;其余遗构均为明、清补建。禅院共由三进院落组成,一进院地势最低,三进院最高,二进院花香喷溢,环境至美。唐构东大殿则位于最上层的三进院落,背倚高台,雄伟古朴,可俯览全寺。
通往三进院落的陡梯东大殿侧45°立面图,唐风呼之欲出大殿山墙悬匾东大殿位于三进院落,地势最高
大殿面扩七间,进深四间,顶呈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构造。其立柱的分配为内外两周,外檐柱上施双杪双下昂斗栱。第二杪后尾部即为内外柱之间的明乳栿,呈月梁形,其双层昂尾压于草乳栿之下。内柱之上则施四杪斗栱,以承内槽之四椽明栿。补间辅作每间一朵,至为简单。各明栿之上施方格平闇。平闇之上另施草栿以承屋顶。平梁之上,以巨大的叉手相抵作人字形,以承屋脊,而非后世通用之侏儒柱。
东大殿板门,唐代原物东大殿外檐斗栱,七辅作双杪双下昂殿内月梁明栿及方格平闇内槽补间斗栱,偷心造东大殿转角斗栱飞檐深远,檐出达3.96米
远远望去,深远的出檐如张翅之雄鹰般米踞于高台之上,其形其势很难不让人把它与大明宫含元殿之十五米高的殿基联系起来。
俯瞰东大殿
七开间的大殿之内,佛坛足有五开间。佛坛上每一开间均有一主尊,主尊两侧又各有胁侍。加上佛坛两隅的二天王,几十尊唐代彩塑汇聚一堂,蔚为壮观。殿内三十五尊彩塑造像唐风浓郁,堪称国之珍宝。美中不足的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寺僧将唐塑进行了重妆。颜色艳丽,使得这些造像失去了醇和之美。
东大殿内五开间佛坛,蔚为壮观唐代造像
文化烙印
唐朝(公元-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亦进入到一个成熟时期,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这个时代的建筑往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彩塑、唐代壁画以及唐代题记被称为“四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建”的论断,难怪梁思成先生晚年曾多次表示,发现佛光寺是他毕生的骄傲。“国家瑰宝,亚洲佛光”亦是梁先生对它的盛赞。
感怀
空山纳万境,鸟鸣林更幽。佛光寺东大殿,这座饱经千年风霜依然屹立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像一位古朴庄严的智者站于山崖之巅守望着一方水土,他承受千年的委屈,却始终用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中华文明的骨骼与历史。千年的时光,如飞鸟凌空,转瞬了无痕迹,在这座古禅寺内,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都能感受到大唐的气息,在自由行走中,亦能体会到此间的朴实无华。它将唐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呈现给世人,虽历经千载沧桑,仍能完整呈现并供后人悦赏,实乃中华木构建筑存留之奇迹。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天观云舒云卷”。千年落寞,破落沧桑,回首再望佛光寺,它矗立在半山之上,遗世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