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泉普愿禅师9岁时自愿出家,死后甘愿做一 [复制链接]

1#

关于人死后会做什么,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人会说一切成空,人死如灯灭。也有人会说死后成风,自由自在。也有人会说死后化为一棵树,为他人遮风挡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纵然是高僧大德,也会想着圆寂之后归于西方极乐。

有一位禅师,弟子问起他离开之后要去往哪里,他说他要做一只水牯牛。弟子又问他是否可以一起跟着去,禅师说可以,不过他来时要衔草。

牛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任劳任怨的典范,吃进去的是草,干的是力气活。禅师甘愿为牛,继续奉献世人。

这位禅师是南泉普愿禅师,因他在南泉山清修,所建的寺庙为“南泉禅院”而得名。

普愿禅师于公元年出生于河南,他性格宽厚,待人接物一贯温和有礼,从不高高在上,总是推己及人。

他幼年时曾经养过一只水牯牛,放牛时却担心牛吃草的问题,一旦他去西边放牛,牛就会吃西边草,去东边放牛,牛就会吃东边草。最后他只能随缘放牛,牛在两边各吃一点草,不会过分破坏生态。

9岁时,普愿禅师说服父母同意了自己的出家请求,来到大慈禅师学习佛法。出家之后,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俗家姓氏,自称是王老师,即使他成了高僧大德,也不摆架子高高在上,反而一边劳动一边修禅,广结善缘。

一次,一个僧人云游到普愿禅师所在的庵堂里,请求留宿一晚。

普愿禅师没有拒绝,他安排僧人住下,告知僧人说自己要上山劳作。到了午时,僧人可以先做饭解决温饱,再带一份饭送到山上。

但到了午时,普愿禅师并没有在山上看到僧人。等到他返回时,发现僧人只做了他自己的饭,而且已经吃完歇下了。

普愿禅师没有生气,打算自己动手煮饭,只是劳作了一天有些筋疲力尽,于是也只好歇下了。

第二天,吃饱喝足的僧人却不告而别。

普愿禅师却没有说过僧人的坏话,他夸僧人聪明伶俐,自己很少看到像他这样“随处做主,立处修真”的禅者了。

其实僧人的这种行为很少有人能受得了,普愿禅师心胸开阔,认为他是真性情。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讲到寒山和尚,他的真性情引来的却是僧人们的不解与嘲讽。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提起过他在寺庙里的经历,说寺庙里人际关系很复杂,他因为上厕所时总是忘记关灯而受到人们的排挤。

从这些例子来看,僧人也不是模板化的,普愿禅师个人修养的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他身上有真正的禅者的风范。

公元年,已经79岁的普愿禅师受邀下山说法,门下弟子云集。年,普愿禅师圆寂,享年87岁。

今天对于普愿禅师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还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呢?欢迎点赞评论,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