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北凉州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48.html&lt

冷夜寒星地球知识局

凉州凉州

作者:冷夜寒星

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

凉州,这是一个曾激发沙场将士铁血豪情的名字,这是一个曾为华夏文化注入新鲜血脉的名字,这是一个曾饱含无数佛教徒伟大宏愿的名字,这是一个曾隽永于诗词曲调豪迈情怀的名字。

汉代武威出土的铜奔马

膘肥体壮的马匹形象

反映了汉代武威较好的农业发展情况

(图片来自Vladimir/shutterstock)▼

从西汉霍去病武力威震河西的开疆拓土,到十六国、隋末五凉*权的中心,从西夏辅郡的区域中心,到清初甘肃巡抚的暂驻,虽然凉州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经济地缘的演变,已逐渐湮没在当代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的浪潮中,但是曾经它作为引领者与开创者的过往,却仍然值得我们去追溯。

吾闻昔日西凉州

人烟扑地桑柘(zhè)稠

凉州之名,缘起于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年)。当时西汉开始施行“刺史”这一监察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凉州便是这十三州刺史部之一。

凉州的规模颇近似于今天的甘肃省

著名的河西四郡便在凉州

(四郡之外凉州还有天水、安定、陇西等郡)▼

当时的凉州还只是大范围监察区概念(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十三州成为一级行*区),并不专指今甘肃省武威市,只是此后的东汉至曹魏立国,凉州州治稳定在武威郡。

东汉末年朝廷再次设立了雍州

(司州和凉州各拿出一部分组成)

凉州的规模缩小,但武威的州内地位得以加强▼

由此,设立于西汉霍去病北击匈奴、河西之战后的武威郡,在“武力威震河西”之名下,终于与凉州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印象。魏晋以来,狭义上的凉州便指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郡,年武威市撤地设市,根据这一历史渊源,将市辖区定名为凉州区。

武威市的核心区即凉州区

(图片:googlemap)▼

从西汉到明清,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地区不仅是帝国版图向西扩展的前沿,同时还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从西汉河西屯田开始,武威郡一带区域便凭借石羊河水发展出了河西最大的、农牧兼益的绿洲农业。东汉时窦融凭借这一基础,不仅保据河西达十余年,之后还随光武帝刘秀攻灭了天水的隗嚣割据势力,再次助汉帝国将臂掖伸向西北。

如果将这一区域大致划分的话

可以分为东部的*河流域,以及河西走廊的东西两段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从*河流域进入西域

武威、张掖是第一步▼

西晋末年,中原经历八王之乱和匈奴等内前少数民族动乱之时,前凉*权奠基人张轨在保境安民的同时,收容了中原大量逃难的流民。

当西晋被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一步步摧毁时

大量的中原人口逃向江淮地区

还有一部分人口逃向相对安全的西北,也就是凉州▼

他分割武威郡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宁)界置晋兴郡,安置了大量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百姓。这之后的前凉*权更是以其相对安定的*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

西平、晋兴这俩名字

也是非常符合中原流民心中的愿望了

前凉*权能在此保一方安宁也是功不可没▼

在以郭荷三代师徒为代表的河西学者,以前凉张轨、张天锡和西凉李暠等为代表推崇儒学的君主的努力下,河西儒学逐渐繁荣,中原文化得以保全并发展。儒家文化不仅在河西走廊扎下了根脉,还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后来北魏的均田制、三长制建立便受到了凉州文化和制度影响。

前凉古灵钧台遗址,拍摄于武威海藏寺

(图片

雷千动)▼

前凉张氏统治时,对姑臧城(在西汉霍去病夺取河西前,今甘肃武威城区被匈奴人称为姑藏城)进行了扩建,形成了东、西苑城、北城、匈奴城、南城的五城格局。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认为,张氏以“拟于王者”的京都标准营建的姑臧城,特别是市南宫北的都城规划布局,不仅影响到北魏平城、洛阳和东魏都城邺城,还为隋唐的都城长安城的营建所继承。

武威南城门楼

(当代建的,按照明代规制)

(图片

冷夜寒星)▼

武威莫道是边城

文物前贤启后生

其实在凉州,不仅华夏文明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也曾把凉州作为文明传播与影响的中继站。佛教文化的东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鸠摩罗什是佛教史上的三大经译家之一,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之时,声名鹊起的鸠摩罗什已被龟兹(今*库车)国王奉为国师,西域各国王公时常慕名而来向他求教佛法。

而一统*河流域的苻坚想借迎取鸠摩罗什入辅中原,实现对西域用兵的意图。年。他令骁骑将*吕光等率兵七万,进*西域。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石窟-鸠摩罗什像

(图片:健忘的行摄世界/TuchongGenius)▼

然而年,在吕光大破西域诸国,得鸠摩罗什与西域珍宝归来时,前秦因淝水之战大败而分崩离析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域。年,行至凉州的吕光听闻苻坚被部将姚苌所杀,便不再东进,在凉州建立了后凉*权。鸠摩罗什由此被困凉州达十七、八年之久。

但是这期间,他却潜心钻研汉语,并在凉州弘传佛法,为他后来的翻译事业上打下了的基础。公元年,姚苌的儿子姚兴攻灭了后凉*权,又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开始了他彪炳千秋的译经事业,甚至被陈寅恪认为是“优于玄奘”的经译者。

武威鸠摩罗什寺东门

鸠摩罗什舌舍利塔位于是寺内

(图片

冷夜寒星)▼

鸠摩罗什圆寂后,笃信佛教的北凉王沮渠蒙致书向后秦末主,讨要鸠摩罗什舌舍利。在得到舍利以后,沮渠蒙逊便在鸠摩罗什精旧址上造宝塔供奉,同时修建了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舌舍利塔

(图片

冷夜寒星)▼

除此之外,沮渠蒙逊还根据西北地区的风土,开创了中国石窟造像营建的先河。他召集凉州高僧昙曜等能工巧匠劈山开路,开凿了凉州南山石窟(今天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文殊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都是它的后辈。这种石窟营造形式,也因此被称为“凉州模式”。

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

(图片

冷夜寒星)▼

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石窟内景

(博物馆复原品,原洞窟不开放)

该洞窟的中心塔柱结构是“凉州模式”典型特征之一

莫高窟和云冈石窟均有该类型的洞窟

(图片

冷夜寒星)▼

北魏灭北凉后,徙凉州3万余户豪强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凉州模式又在云岗重现了。同样,洛阳龙门石窟也是它的继承者。

而凉州与佛教的渊源还在继续。

年,60多岁高龄的萨迦班智达抵达凉州,与蒙古凉王阔端举行了“凉州会盟”,见证了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开始。而自阔端起,蒙古王公贵族也开始笃信藏传佛教,萨班则留在了凉州弘法,直到年圆寂。其侄儿便是著名的国师巴思巴,正是他劝说忽必烈皈依了藏传佛教,将藏文明带到了东方的内地。

凉州白塔寺内的萨迦班智达铜像

(图片

冷夜寒星)▼

萨迦班智达灵骨塔

(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圆寂后便长眠于此)

(图片

冷夜寒星)▼

促张弦柱吹高管

一曲凉州入泬(jué)寥

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知道“凉州”一词,可能源起于王翰一首《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不少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都曾为凉州歌填写唱词,除了王翰所作之外,还有王之涣、孟浩然、张籍、陆游等人的作品。

相传唐朝玄宗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曾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乐喜好诗词歌赋的唐玄宗。而李隆基则交给当时教坊翻译成了中原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予以演唱,这便是《凉州词》的来历。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流传至今的《凉州词》也达数十首之多。

武威当地还建了《凉州词》陈列展览馆

(图片

赵艺丹)▼

《凉州词》虽不一定都为描写凉州风土人情的内容,但是其诗词豪迈的意境和融合了异域风格的曲调,则实为唐朝凉州文化的代表之一。

明清以来,凉州地区儒学、学院发展较快,文化教育出现繁荣的局面,始建于明朝正统二年(年)的武威文庙,则用石碑和匾额记录了明清以来凉州文化教育发展的面貌,对整个河西乃至甘肃地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

作者在武威文庙棂星门和状元桥为广大学子祈福

武威文庙由文庙和孔庙等组成,规模在全国居前列

(图片

冷夜寒星)▼

在武威文庙文昌宫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着44块匾额,它们作者大都为凉州本地的地方名流和文人学者。这些匾额题写日期上起清康熙三十四年(年)的“化峻天枢”匾,下迄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年)的“文教开宗”匾,年代最久的匾额距今已达多年,但都保存完好。

匾额中最引人注意的要数清代官至两江总督的武威人牛鉴的“错别字”匾额“天下文明”和张美如的“错别字”匾额“云汉天章”。这几个“别字”均为作者有意而为之,意在表达其对所写内容独特的理解和见地。

“云汉天章”与“天下文明”

(错别字其实是故意的,自有其含义)

(图片

冷夜寒星)▼

从清代开始,坐拥繁盛文脉的武威文庙开始搜集武威各地的金石文物,逐步成为区域博物馆。文庙最具价值的国宝级碑刻的当属西夏碑。

年,武威本土著名的金石文献学者张澍发现了一块碑被砖封闭的高大的黑色石碑。碑文的正面皆是非汉字的楷体字,背面却是汉语,于是他推测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西夏文。

重修护国寺感同塔碑(西夏文一面)

拍摄于武威西夏博物馆

(图片

冷夜寒星)▼

年,俄国人在黑水城发现并盗走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前,西夏碑一度是国内学者研究西夏文的唯一“字典”,保留了那个古老*权的文化余韵。

西夏文字创制规律表

(图片

冷夜寒星)▼

凉州,武威,一个拉开帝国西进序幕的光荣之地,它曾承载过封建社会繁荣的发展成就,也曾遭受过动荡岁月中的战乱与灾害。而今,作为河西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它更肩负着更为沉重的发展重担。往昔已不在,但前路却可期!

参考文献:

1赵向群:《甘肃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甘肃人民出版社,年。

2.武沐:《甘肃通史·明清卷》,甘肃人民出版社,年。

3.高荣:《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年。

4.贾小*:《魏晋十六国河西社会生活史》,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5.朱艳桐:《五凉时期姑臧城的扩建与城市形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年第4期。

6.《鸠摩罗什在凉州的弘法生涯》,《甘肃日报》年7月12日9版。

7.纪录片《河西走廊》,甘肃省委宣传部、央视科教频道,年。

8.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甘肃省委宣传部、央视科教频道,年。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图片

冷夜寒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