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神秀惠能,彼此认识吗?
神秀约在隋大业中(年)出生。依止五祖的时间,大约是唐高宗显庆至龙朔年间(-年)。神秀离开东山时是「涕辞而去,退藏于密」,很可能是为了逃避官方搜捕私度僧人,此时已经是六十岁的神秀,还没取得正式的僧籍。以白衣身分躲藏多年,直到高宗仪凤年间(-年),才获得僧籍。
惠能则约晚神秀三十年,于唐贞观十二年(年)出生。惠能廿四岁时,前往*梅,那一年是唐高宗龙朔元年(年),历经约八个月的劳动考验,得到五祖的付法传衣后,惠能便逃往南方,此时还只是个在家的修行者。
因此,神秀与惠能同在东山的时间可能不到一年。当时,神秀被弘忍命为上座,且为教授师,在东山是极负声望。而惠能跟五祖谈过话后,秉持着五祖「物忌独贤,人恶出己。」的教示,默默在碓房舂米。这一老一少,一僧一俗,彼此认识吗?
惠能当然知道神秀,但是神秀对惠能产生印象,应该是在五祖传衣付法给惠能的消息传开,甚至到了惠能在曹溪广开法筵,各地禅侣竞奔其门下,引起京师帝王的重视后,才闻知其人。
神秀曾向皇帝推荐慧能进京;慧能传顿教,也只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因此,当年二人的关系应是没有隔阂,同门师兄弟的情谊还是有的。
学究精博/识字不多
神秀,自小遍览经史,博综多闻。十三岁时,遇到河南饥疫,所以来到荥阳请粮,遇到善知识出家。出家后,神秀遍学诸山,正如高僧传所说:「老庄儒学,佛教三藏无不通晓。」值得注意的是,神秀并不是一般的文化素养,而是博通内外典,武则天后来请神秀进京供养,也可能是因为他具备了统理天下禅僧的才能。
相较于三十年后出生的惠能,因父亲贬放岭南,家境已差。三岁丧父,老母遗孤,惠能自小就未能好好受教育,十来岁就得出门卖柴维持家计,因此,惠能可能是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乃至后来,惠能跟着无尽藏尼学习《涅槃经》义,或是跟随五祖弘忍期间,他的学习方式常是「请一人读」—听读,当下心契佛意。惠能这些「佛性之理,非关文字能解。今不识文字,何怪?」的传说记载甚多,也许跟后代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有关吧。
沉稳谨慎/内敛踏实
神秀长得一表人才,气质深沉宁静,所谓「身长八尺,秀眉大耳,应王伯之象,合圣贤之度。」投弘忍门下,已是五十多岁左右,他跟在弘忍身边「勤服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神秀行事是相当「谨慎沉稳」,可从2点来谈:
第一、当年五祖考试,要大家呈一偈来看,看谁可以传承衣法。(神秀与惠能题偈是否真有其事,尚有争论。)大众都认定是教授师神秀得衣法,没人敢题。神秀自己怎么想呢?「作,人会疑为想当六祖;不作,就不能明白自己的程度。」才完成了「身是菩提树」一偈。这表现出五十来岁的神秀,他的谨慎含蓄、瞻前顾后,是不莽撞轻率。
第二、神秀离开东山,取得正式僧籍后,才在荆州度门兰若弘教,「学来如市,未云多也。」武则天于久视元年(年)诏入东都,神秀已经九十几岁了。受到帝王隆重的礼遇,直到神龙二年(年),在京师坐化。
奇怪的是,神秀在京城,从未开堂传法。神秀屡乞还山,诏不许。而武则天虽在神秀的度门置寺,是否只是名义上奉为国师,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或改造度门道场?其弟子普寂与义福,是唐皇朝钦定为神秀的接班人,更显出朝廷对神秀的控制。位处*治权力中心还能够平安至坐化,见出神秀的内蕴深修、沉稳谨慎。
惠能长得如何,史料很少提及,只在惠能回拒武则天的诏请时,提到自己「吾形貌矬陋」,这可能是自谦,但也相对表达出惠能并不是位太显眼的人物。
但慧能却不是一个粗鲁无礼的乡巴佬。廿四岁到弘忍处参学,在碓房舂米八个月,令人不觉;隐身猎人群中五年,纵使已受法得衣,惠能不狂妄乖张,直至印宗法师因「诘论玄奥」才出家开法,显示了惠能的内敛。
内敛却又不惧不畏,质疑他:「字尚不识,焉能会义?」惠能即答:「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弘忍问他:「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惠能即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些朴质而率真的回答,流露出惠能自信与勇敢的形象。题壁一事,惠能没有犹豫或猜测,他毋须处理世间的言言语语,充满了直心为法的干净俐落,这样的特质在惠能弘法时,显出禅宗直截的特色。
惠能还有一项特质,那就是「踏实不迂腐」。大庾岭夺法事件中,惠明追上惠能时,惠能马上将五祖传授给他以为信禀的袈裟拿出,任惠明取。这显示惠能绝不乡愿,衡量轻重的过程,还是有其超越世间俗见的智慧。而惠能临终时,无论是为了防止争端,还是弟子信根淳熟,决定无碍,他更取消了外在的、形式上的传衣。
另外,惠能婉拒皇帝的诏请,一生只在岭南弘化。与京城比起来,韶州是蛮荒之区,就弘化而言,结合*治力量更是迅速;但远离*治中心,保持了禅林独立人格,并能维护禅宗自身的特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也因为地处南方,远离了在五、六十年后发生的安史之乱的主战场,让曹溪道场得以延续,保全了弘忍五祖的道种。
拂尘看净/识心见性
神秀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楞伽经》、《文殊般若经》,主张摄心入定,因定发慧,静坐观心,拂尘看净。神秀认为通过观心看净,时时勤拂拭的修持而顿悟清净心。他也主张「一念而顿受佛身」,并不是完全反对禅门顿教。由于神秀个人学养所致,他的禅学思想揉合了老庄、华严思想,带着幽玄色彩,与体用圆融无碍的特色。
惠能受《涅槃经》、《楞伽经》、《金刚经》的影响甚大,尤其是《金刚经》,而禅宗从奉持《楞伽经》转至《金刚经》就是从神秀惠能时代开始。惠能主张无念息情,无证无修,强调真心与妄心都不离当下的一念心,起心修证就是妄心有为,反而失却清净本然的心。神秀保有传统禅法的特点,但惠能更易于与日常生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