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华山的12尊肉身菩萨年 [复制链接]

1#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群山竞秀,风景旖旎,素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也是地藏王菩萨道场,其寺庵和僧尼都居我国各大名山之首。最令人称奇的是山上的肉身菩萨,留给人们诸多难解之谜。自唐开元以来,金地藏开辟九华佛教道场,被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成为地藏道场。千百年来,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多达14尊,成为九华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什么是肉身菩萨

佛门所谓的“肉身”及“全身舍利”,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舍利”是梵语,译为“灵骨”或“坚固子”,由戒定慧之功德而修成。“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和“全身舍利”,前者是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形成的结晶体,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后者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全身舍利”,即“肉身菩萨”。“佛祖舍利”的传世,以其神圣的内涵,传播了佛教,弘扬了佛法,是佛教徒供奉和朝拜的为数不多的圣物之一。所以,“舍利”的出现常常是代表着佛祖的降临,是广大僧侣必须虔诚信仰的佛教文化之一。

二、九华山肉身菩萨的渊源

九华山寺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始于唐代金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俗名金乔觉(-),系新罗僧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朝玄宗时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贞元十年()夏七月三十日,僧忽召徒众告别,跏趺示寂,寿九十九。其肉身跌坐石函中,经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掳金锁。《地藏本愿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于是僧徒视其为菩萨应化之灵迹,在神光岭建石塔供奉。因其俗姓金,故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三、九华山历代肉身菩萨考略

自金地藏应化后,九华山的和尚圆寂,大多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千百年来,在九华山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多达14尊(13具为和尚,1具为比丘尼),他们分别是:

1、金地藏(-),唐代僧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人;

2、海玉(-),明代高僧,字无瑕,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

3、华德,清同治年间,安徽寿县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4、隆山(-),清代僧人,俗姓朱,安徽宣城人,文革中肉身被毁;5、法龙(-),河南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6、常恩(-),俗姓胡,字郎德,安徽舒城县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7、德风(?-),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人;

8、定慧(?-),四川蓬溪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9、圣传(-),俗姓王,字玉忠,安徽桐城人;

10、大兴(-),俗姓朱毛和,字了维,安徽太湖人;

11、慈明(-),俗名陈万超,字福如,法名道参,江苏高邮人;

12、明净(-),俗名徐方柱,人呼“站和尚”,安徽郎溪人;

13、仁义(-),俗名姜素敏,辽宁沈阳人;

14、慧成(?-),仁德法师弟子。

九华山管委会官方网站一共有17尊肉身信息,在上述14尊有据可查的基础之上,补充了周边景区3尊肉身,包括明心、普文和宽德。目前核心景区的6尊肉身中,除金地藏供奉在地宫,其余5尊均可见真身。其中供奉慈明和尚的地藏禅寺位于肉身宝殿;供奉慧成和尚的甘露寺位于盘山道沿线,不需要进景区大门。

信息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