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心无住坛经门外话55 [复制链接]

1#
北京手足癣医院网站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
我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为“知本主义时代”,因为,知识的力量从来没有这么强大,从来没有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这么高的地位。悲哀的是,关于死亡的知识,却空前贫乏。在今天,死亡就是死亡,不是别的。对于死亡的解释,是医学的专利。即使哲学家的眼光,也不会越出此生的雷池,各种悠远的沉思中,死亡也不过是问题的触发点。超越死亡固然是一个命题,但对这个命题感兴趣的人不多,即使怀抱希望,也只是寄托于想象,或各种人为的技术。二者都难掩其空想的局限。不知死亡的真相,又怎能萃取生存的精要?不知生存的意义,又怎能获得人生的尊严?更不要说超越,不要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惠能大师展现了一种真实的超越。笔者因为亲眼看见过一些高僧大德圆寂的情形,所以对《坛经》中的记述毫不怀疑。禅宗带来的是超乎想象的生死,如此自然,如此超然,如此平淡,如此庄严,怎不令人心驰神往!大师于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这应该是他选择的时间,一直都从容淡定。一年以前,就安排好了在新州国恩寺的造塔事宜;二十多天前,唤门人告别,明确告知离世时间,为的是帮助他们破疑。除了神会,众弟子都涕泪悲泣。六祖呵责他们,不知道善与不善、一味平等,未能做到毁誉不动,修的是什么道呢?他反问他们:你们忧伤什么呢?伤心师父不知去处吗?若不知去处,怎么会来告别呢?若知去处,就不会悲泣。他把这种悲戚称为世俗情执。他也排斥那些世俗的丧葬礼仪,诸如受人吊问、烧送纸钱、披麻戴孝等等。这些绝非禅门弟子所当为。依道而行者,应知师父并未离去,端身正坐,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滞,坦然寂静,方有利益。那么,六祖又是如何解释他的去处的呢?“性体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在禅师的境界,生死本是一个幻觉。幻影有什么去处,有什么来处?轮回、魔王拿他无可奈何!这和今天的人们无可依托的”看穿“”放下“”洒脱“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人,即使是医学家,有谁能预知时至?有谁能够坐脱?大师涅槃之后,寺内异香氤氲,数日不散。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無光,风云失色。三个月后入龛供养,白光冲天。韶州刺史韦据为之立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