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秋明作品被遗忘的唐代福清籍高僧妙觉 [复制链接]

1#

翁氏入闽后,历代人才济济,除了进士、官宦外,当时还有一个在福建颇有影响的人物,就是妙觉通圣大师翁藻光(—年)。翁藻光的父亲叫翁承钦(有资料说“翁承颖”与“翁承钦”是同一人),曾担任过唐末河西节度推官。其叔父就是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闽王,后担任王审知宰辅的翁承赞。

《地理环境与古佛世家》一文中说:“翁辟支他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年),农历二月初八辰时,他生于香门第名宦家中,其祖父翁巨隅,曾任荣王府咨议参*,父亲翁承钦,曾任保西节度使推官,母亲孟氏为宜人,叔父翁承赞,五代时曾为议大夫,二叔翁承裕,仕至礼部郎中,家境豪富,誉满京城。”

据记载:“(翁承钦)刚果有为,才华练达,中年难于子嗣,弃职归家,广布善根,多行方便……活人亿万,颂声载道。一夕,梦老比丘,面如满月,风神炯然,荷锡持钵,请求歇宿。傍有侍者对文敬公日:‘此即辟支古佛也!’已而母孟宜人遂有娠。”可见,在后人的记载中,已将扣冰古佛作为佛经中的辟支佛的化身来神化。

相传,翁藻光的母亲在临盆前,梦见僧人持钵求宿;可见,翁藻光与佛有缘。翁藻光在襁褓中见佛像即开口嘻笑。唐大中十年(年),13岁的翁藻光要求出家。父母以为应验梦境,送他到吴屯清潭寺,拜释行全为师。他“刻苦清修,钻研佛典”;并先后助师修创清潭寺和兴福寺。

据《古佛全传》记载,咸通八年(年),翁藻光因“精通经学,举有司,得度牒,落发受戒于福唐(今福清)。”石雄富户陈佑舍资建成寺院,请翁藻光住持,并正式开席授徒,扩大了武夷山佛学的影响。当地望族、曾以上书请改温岭镇为崇安场而著称的彭垱深明禅理,曾编著《禅定录》、《冥阳文》等,用以教授翁藻光。乾符六年(年),曾以上书请改温岭镇为崇安场而著称的彭垱专建广福庵,请翁藻光主持,并得以与其究禅讲论。

唐广明元年(年),翁藻光择地建瑞岩寺于吴屯吴边山下,其誉播于方外。“远而荆楚陕川,无不闻其高风,造庵拜谒。至于高僧行者,悉皆仗锡叩钵,愿求参悟。”闽天成三年(年),笃信佛教的闽王王延钧闻翁藻光盛名,以隆重礼节聘他到福州,要他辅佐*事,“敬事为王师”,被称为国师。翁藻光劝谕闽王:“勤*恤民”、“以百姓为念,勿多杀”。是年十二月,翁藻光在福州鼓山圆寂,时年84岁。闽王“以酥油香薪化师身,与……法云捧骸骨仍归瑞岩,施钱十万,建塔于瑞岩寺院法堂之后,号‘瑞应宝塔’,以金瓶储舍利子,并封藻光为妙觉通圣大师。”翁藻光落籍武夷山吴屯后,繁衍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家族中当官出仕者众多,上至朝庭的文官武将,下至地方的知府县令,其中宋代还出过一位武状元翁德與。

林秋明

转发或赞赏同样感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