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布袋契此和尚圆寂纪念日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http://www.jk100f.com/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幼孤,八岁时由奉化长汀农人张重天收养,故名长汀子。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是五代时后梁高僧。据《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佛祖纲目》《传灯玉英集》等记载,其“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肆聚落,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葅,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布袋师也。尝雪中卧,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就人乞其货则售,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也就是说,契此和尚头大腹鼓,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常杖荷布袋,四境化缘,被世人称为布袋和尚。他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寺庙多塑其相,置于首殿,虔诚供奉。关于契此和尚的神奇故事,流布甚广。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

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以上出自《五灯会元》卷2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

图片来源于禅风网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

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

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

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

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

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

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

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

莫愁诸处不闻声。

——(出自《指月录》卷2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

他在后梁贞明二年(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五灯会元》卷2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

因此契此即为弥勒菩萨化身的说法便广为流传。他圆寂后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他仍背着布袋到处走。

布袋和尚圆寂后,葬身于封山寺(现奉化中塔寺),其墓称为中塔。后人冯斯道、何智施山地,在其墓旁辟地建亭,名佛塔亭。布袋和尚葬身中塔后,传说其墓顶“累发异光,早晚均见,十分灵验”。宋哲宗元符元年(年),皇帝赐号“定应大师”。

编辑

如静审核

弘法部办公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