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日本的佛教为何与我国佛教如此相似上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14/4326443.html

承和五年(),日本天台宗著名高僧圆仁慈觉大师,与其弟子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一行,乘遣唐使藤原常嗣之船也慕名来到中国。日本的天台宗,是由日本僧人最澄,在我国天台宗的基础上,吸取密宗、禅宗和菩萨圆戒,回国创立的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佛教宗派。圆仁15岁就投到了最澄门下,因此他这次来华,自然是想踏着最澄大师的足迹,拜谒天台山祖庭。可是当时的唐文宗李昂,对佛教的态度已相当谨慎,因为祠部在普查僧尼中,发现非正式出度者竞达70余万人,这使文宗皇帝感到了严重的潜在隐患因而下达了《条流僧尼敕》,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佛教的政策。当圆仁一行乘船抵达扬州后,正是会昌五年,会昌灭法已经铺开,圆仁瞻谒祖庭的事没有被批准,他们只好再次潜行登陆。当他们到达登州文登县青宁乡赤山新罗院时,听圣林和尚说五台山是宇内著名灵山,离天台山较近,天台山高僧志远和文鉴座主也在五台山传法,圆仁于是求请游历过日本的平卢节度使兼登州诸军事队咏的帮助,才批准了他们巡礼五台山。

五台山在唐代已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当时五台山天台完的主要寺院有大华严寺、法华寺和佛光寺,也有了与天台山国清寺和观舟山玉泉寺天台宗相媲美的佛教宗派。先是有玉泉寺天台宗高做弘景(弟子即东渡日本的鉴真,他的另弟子惠真的高足守直、承远法师,就是五台山高僧法照的师父,守直法师还来五台山弘扬天台教义,转《华严经》遍),于咸享二年()来五台山巡礼。其后,国清寺的天台宗九祖湛然,也分别于大历十一年(76)和十四年()两次至五台山巡礼,当时他的弟子澄观,曾率千余僧分隆重迎送,湛然还同金阁寺住持含光,进行了佛法交流。

五台山天台宗高僧自神英之后,还有一位是弱冠之年,在五台山大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的智。智颗对不二法门穷源尽理,盛弘天台圆顿之教,声誉倍增,元和年间,为五台山都检校守僧长,兼大华严寺都供养主、知大常佳。时有法照、无著澄观等高僧云集台山,贞元三年(),澄观撰毕《华严经疏》后,智被请为讲主,举行了日供千僧法会,其时四方信土云集,供施如流。接下来,五台山天台宗的著名高僧,就是当时在大华严寺的志远法师(河南汝南县人)了,他博览经论,通瞻南北两宗,继承了五台山佛教解行并重的传统,悟通了天台学的教义,在五台山40年,开讲天台奥义,培养了一支庞大的天台宗理论队伍。圆仁来山时,志远为华严寺首座,他和上座洪基在该寺涅槃院,还专门辟出两个天台教观道场,早晚开讲。因此说日本圆仁来五台山,算是找对了门户。

再说圆仁慈觉大师一行,从登州日夜兼行47天,于开成五年84)四月二六日抵达五台山东门的龙泉普通院,开始了他两个月又十二天的巡礼求法活动。在五台山,圆仁一行依次膽礼了五台山的竹林寺、大华严寺、真容院、王子寺、玉华寺、金阁寺、灵境寺、法华寺等著名大刹。在大华严寺中,他们瞻礼了武则天命妙胜尼修建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聆听了寺主贤林、座主志远以及玄镜、法坚、文鉴、持念、洪基对《法华》诸经的讲解。当时,大华严寺中两个天台教观道场,都归志远主持安排,其中晚座涅槃院座主玄亮主讲《止观》,朝座阁院座主文鉴主讲《法华经》和《天台疏》,寺院僧人可以互往听讲。圆仁一行在听讲之余,还至右小院拜访了五台山天台宗的祖师志远,见志远法师戒行清高,志超物外,业精道邈辩才无碍,非常崇仰,当即向志远法师呈上了延历寺未决30疑,请忐远法师决疑(日本僧人称为唐决),交流了天台法要,谈了日本天台宗的兴盛之事。同时还抄写了日本未有的女台文书,请志远法师题写了法纬等,最后在涅槃院抄录绘制了天台大师影像。这样,圆仁在大华严寺,可说把天台宗的事一下子就办完了。

圆仁一行还到唐朝帝王尊崇的真容院,看了景云年间法云和尚请安生塑的真容文殊像。据说安生塑此像时六塑六裂,法云后来入殿焚香祈祷,蓝色灯花中显出了文殊真容,安生才照着把像塑好。圆仁在此寺瞻礼时,见真容文殊果然像活的一样,狮子身上还披着一件文宗皇帝御赐的袈裟。圆仁一行接着在五会念佛法师法照创建的大竹林寺中,住了半个月,对该寺的斋礼法式、佛教仪规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还请登坛大德灵觉,为随行弟子惟正惟晓,在当时中国仅有两座戒坛之一的竹林寺白玉戒坛,受了具足戒。在金阁寺,圆仁一行仔细观察、记录了不空所创建密宗道场的陈式和布置,观看了本国僧人灵仙三藏自剥手皮绘制的佛像。时隔灵仙三藏圆寂不到10年,他们当时感慨万千,因思念这位先辈,又起到灵仙在过的七佛教诫院瞻仰,抄录了贞素的《哭日本灵仙三藏》诗并序。

圆仁一行还巡礼了五座台顶,并二圣对谈石、金刚窟等圣迹,对五台山作了独到的观察。他在描述五台山的文字中说:五顶圆高,超然独秀于众峰之上。千峰百岭,松杉郁茂,参差间出五顶之下。还说:台上忽见一点云起,俄倾之间重云遍山。在记录初踏文殊圣地的心情时,圆仁这样写道:入大圣境地之时,见极浅之人,亦不敢作轻蔑之心。若逢驴畜,亦起疑心,是文殊化现欤!可见他们在文殊圣地,是持极端虔诚恭敬之心的,不敢有半点的轻慢展示了佛教徒共有的宗教心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