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历史之谜该如何解开 [复制链接]

1#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浓厚的文化积淀,留给后世众多的难解之谜,让我们心向往之,竭尽全力想揭开面纱,但至今大多数谜团仍然悬而未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几个未解之谜。

第一.秦始皇当初建了12个“小金人”到底去哪了?

当初,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以后,秦王政就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为了能够确保自己家族帝位的长治久安,使江山传之万世,坐稳天下,所以,他总是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收缴全国的兵器。一天,在大臣们的陪同之下,秦始皇正在观看舞灯笼和各种杂耍的表演。正在他看得高兴的时候,忽见一队杀气腾腾、手里拿着刀剑等兵器的武士上场表演。秦始皇看见后,又触动了自己的长久以来的心病。这时候,恰巧临洮一个农民送来一条消息,说是见到12个巨人,而且他们当地还传唱着一首童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听后,龙颜大悦。于是他假托征兆,说这是顺应天意,所以就下令收缴民间的兵器,集中到大都咸阳,铸成12个铜人。实际上,秦始皇收兵器铸造铜人,完全是出于巩固自己的皇位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别人采用武力来夺权。可是,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这12个铜人的影子了。那么,这12个巨大的铜人到底去了哪里了呢?难道如此巨大的金人会不翼而飞吗?

第二.武则天死后却给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到底是何用意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打碎封建时代的桎梏,一跃登上皇帝宝座,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死后在她的碑上一个字都没有留下,耐人寻味。墓碑,可谓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有学者认为,女皇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因为她在位时政通人和,国富民强,对外号称“大周帝国”。说明她的功绩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有学者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太大,所以,明智的做法还是不写碑文为妙。还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个聪明的做法,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但上述观点充其量只不过武则天立‘无字碑’至今谁也说不清楚

第三.得道高僧死后为何金身不腐?

中国历史上的肉身佛不少,唐代高僧无际大师。公元年,91岁高龄的无际大师回到南岳南台寺,自知寿命不多的他,搜集各种中药材炼制汤剂,每日除饮用汤药外便不再进食。一月后在南台寺圆寂,死后数月,肉身不仅不腐,反而香气四溢,当地百姓感念他的功德,为大师修建庙宇,此后千年,香火不断。

明代的无暇和尚修行多年,死后3年尸体不腐,僧徒为其塑金身,供奉于肉身殿中,几百年后依然栩栩如生。

第四.成吉思汗的墓到底在哪?

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因病逝世,终年66岁。成吉思汗留下了许多谜团,特别是关于他的陵墓在哪,到如今都还是说法不一。现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也并非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寝,而是一座衣冠冢,其中并无成吉思汗的遗体。

第五.司马迁书中记载的“九鼎”到底去哪了?

夏朝初年,大禹建造了九鼎,经夏商周相继传世多年,到秦国灭东周之际,九鼎居然下落不明,各个文献记载也是相互矛盾,尤其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九鼎两种截然不同归处,其中一条司马迁显然是撒了一个低级的谎言,似乎在企图掩盖什么。九鼎最后一次确切无误的出现在正史当中,是在公元前年,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然后直入洛阳,后来秦武王举雍州鼎绝膑而亡。看来东周末年,九鼎的确还存在于洛阳城的明堂当中。东周末年,周无力控制列国,秦武王举“雍州”鼎却是实实在在的羞辱了周王室,九鼎传世三代,他的象征意义无与伦比,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在东周末年,周王室将九鼎深埋在了洛阳城,或者随葬某个周天子了。所以九鼎从此才消失在世间。

第六.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名用和氏璧打磨雕刻而成,被视作是中国皇帝正统的凭证。几千年过去了,历史浮沉中,人们仍然在努力追寻着传国玉玺的一切信息,传国玉玺上刻的什么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可能更多人好奇的是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是什么,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在哪?

第七.越王勾践的剑为何千年不生锈?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鼓励无数人奋进的榜样,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正史妙闻也常被人们津津有味。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余年,仍然纹饰明晰精巧,此剑被众人誉为“全国第一剑”。一把古剑千年不锈,仍然寒气逼人。

第八.《兰亭序》的真迹是否还存在?

公元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当日所作37首诗被汇编成集,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作序,写就冠绝千古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洋洋洒洒28行,共字。文章寓意高远,兰亭幽静雅致的自然环境、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知足常乐的美好情怀尽在其中。特别是通篇有20多个“之”字写得精美绝伦、千姿百态,竟然无一雷同。《兰亭序》是王羲之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不可再现的作品。王羲之非常珍惜《兰亭序》,除了自己珍藏,还将它作为传家之宝留给了后世子孙。王羲之共有七子一女,但是他最后将《兰亭序》留给了谁来保管传承,却成了一个谜。

现存赵孟的《兰亭序十三跋》残片

第九.《洛神赋》图中的“神女”到底是谁?

《洛神赋》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图中那个在水上飘逸窈窕的女子着实令人神往,古今文人骚客不知有多少曾猜测过这位“神人”的真实身份,那么到底《洛神赋》的神女到底是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