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www.wangbawang.com/信奉佛教,或是对佛教文化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舍利子,被佛教徒视为圣物,受到各个阶层一致的顶礼膜拜。
世界上的宗教众多,但舍利子这种圣物,却是佛教所独有的。这些独一无二的舍利子,看上去神秘而又高冷,那么,这些被供奉、被膜拜的舍利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舍利子(又称舍利),为梵文Sarira(又译作“设利罗”)的音译,意思是灵骨、身骨。最初,舍利子单纯地指佛祖释迦牟尼身上的遗物,是世尊在荼毗(火化)之后,遗留下来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
《金光明经》卷四是这样解释舍利子的:
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这便是说,舍利子是佛教修行之人清净持戒、修习禅定而在身体内形成的一种沉淀物。从另一方面讲,舍利子,便是佛法常住世间的一种象征。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佛教的发展,“舍利子”的意义有所扩大,历代的高僧大德、尊者菩萨,如果在荼毗(火化)之后,有坚硬晶体或残留物,都会被称为“舍利子”。那么,这些舍利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普遍流传的一个说法是,这些舍利子,是高僧大德体内的结石(尤其是肾结石、胆结石)。这种说法认为,佛教徒长期吃素,食物纤维不易消化,故在体内形成结石,并在荼毗之后成为舍利子。
对医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结石是很痛的,有的高僧,在圆寂之后会留下几十颗,甚至上百颗舍利子,如果真的全都是结石,这痛苦也太难以承受了吧。这些高僧在清醒的时候,身体健康的状态也是人们亲眼所见的,要说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结石而丝毫感觉不到痛苦,反正我是不信的。
并且,佛教徒吃素,是在梁武帝(公元6世纪初到6世纪中叶)提倡并推行以后的事,在这之前,虽然有“年三月七”吃素的习惯,但佛教徒饮食的准则基本上以不吃“三不净肉”为主,并没有要长期严格吃素的规定。
如果舍利子都是因为长期吃素形成的,那么梁以前的高僧,他们的舍利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舍利子的确是很神奇的存在,同时,舍利子绝不是结石。它的成因应该比较复杂,至今没有很明确的证据来说明舍利子究竟是什么——更麻烦的是,不可能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它形成的生理机制:总不能找个志愿者,让他几十年禅修、打坐,整天监控生理指标吧。
在世尊荼毗之后,剩出部分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以及头发和一些珠状舍利,这些被统称为“八斛四斗”,是世尊的真身舍利,尤为珍贵。
世尊本人是明确反对偶像崇拜的,也不愿意佛教徒去崇拜他的遗体、遗物,也不愿意佛教徒供奉他的像,所以,他灭度后选择了荼毗(火化)。
但架不住需要偶像、圣物来崇拜的信徒们,大家供奉起世尊的舍利子,并以此为最珍贵的圣物。
在唐代以后,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佛教中心,佛祖的真身舍利,更是集中在这里。
像扶风法门寺地宫的指骨舍利、北京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南京大报恩寺的顶骨舍利,以及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佛螺髻发舍利,都是佛教徒崇拜的圣物,也是佛教在世间(特别是在佛教中心的中国)的象征。
舍利子的形成机制,至今没有定论,但因为其独一无二的辨识度,也成为佛教文化最不同寻常的一部分,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