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潭州农业学院石斑鱼病害之寄生虫病癌症小瓜 [复制链接]

1#

石斑鱼是一种海产高档名贵鱼类,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市场售价高,很赞的是几乎每个品种价格都很高,遇到利好的时期前途更是一片大好。

今天我们来讲石斑鱼病害之寄生虫病。常见的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淀粉卵涡鞭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盾纤毛虫、指环虫、苯尼登虫、海水水蛭。我们今天从石斑鱼病害的小瓜虫病开始讲起。

海水小瓜虫病

海水小瓜虫受水温的影响比较大,25℃左右的温度下,繁殖非常快,1个成虫1晚上可以分裂繁殖出多个幼体。这个繁殖速度相当吓人,这也是造成海水小瓜虫不好治疗的原因之一。很多人称小瓜虫病是寄生虫病里的癌症。

海水小瓜虫病特点:

1、又叫刺激隐核虫,多在海南冬、春季低温气候时发生,有时一年四季都能发现。

2、虫体呈球形或西瓜子形

3、寄生于鱼的体表、鳃部,有时寄生于眼部。

4、除软骨鱼类有一定抵抗力外,海水小瓜虫几乎在宿主选择上没有特异性

感染之后出现的症状:

1、食欲不振,体表黏液增多,呼吸困难,游泳缓慢,时常靠近硬物摩擦。

通常趴在池底下集堆,有的喜欢停留在进水口或出水口并张开嘴巴、鳃盖

2、严重时,病鱼会出现窒息、眼角膜浑浊、烂鳍、烂尾等症状,粘液过多而使鳃变得苍白

症状分析:

1、在感染后的头2天,滋养体通常呈现肉眼不可见的分散存在的“小白点”鳍条、鳃上滋养体显现得最为明显

2、如果鳍条、鳃片和皮肤的刮拭物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有持续旋动、梨形的纤毛虫,则可确诊

3、滋养体脱离宿主后,如果没有细菌的继发感染,受损伤的组织通常可在1周内恢复

简单来说,皮肤和鳃上出现小白点、吃料慢、在水面漫游等症状即可初步诊断为小瓜虫。之后再通过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诊。

如何防治小瓜虫病?

1、控制传染源

新鱼隔离,轮换饲养(7天一轮换)——淡水浸泡——海水静置24h

注:感染性幼虫自由生活8h以上时,感染性就大大降低

2、控制传播途径

化学药品防治/物理治疗(详见石斑鱼晚间公开课)

住:一般化学治疗在夜间进行最有效,此时滋养体脱落,离开宿主的保护和幼虫脱囊的时期

3、增强机体免疫力

免疫法

轻度感染海水小瓜虫后,也能获得一定的免疫

鸡卵黄抗体lgY

通过免疫接种产蛋母鸡,即可由其生产的蛋黄中提取相应的抗体,并可用于相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类制剂称为卵黄抗体

4、患病机体的治疗

药浴+灭杀(详见石斑鱼晚间公开课)

本文作者:潭州农业学院娄稳龙老师

私信“听课”获取免费公开课名额。

种植、养殖问题,就找潭州农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