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卫辉,这个千古闻名的君子之乡来过的都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 https://m.39.net/pf/a_6464182.html

卫辉文化符号之十二

卫辉——君子之乡

□云林山人

蘧瑗,字伯玉,原卫辉市孙杏村镇蘧里村(现名曲里村,本世纪初划归牧野区)人,后迁居卫辉安都乡君子村,死后葬在该村。君子村因蘧伯玉居葬于此而得名,君子村村民因村存蘧伯玉墓而为荣,因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年)卫辉知府杨茂祖在蘧伯玉墓前勒石追记而印证,因清顺治十六年、乾隆五十三年两编《卫辉府志﹒贤哲》和清乾隆乙亥年编《汲县志﹒人物志》记载而可凭,因孔子周游至卫辉有南关击磬处、比干庙剑刻碑、拜访蘧伯玉等留记《论语》而存史,因卫辉“太行叠翠,卫水拖蓝,黄岗牧唱,募化渔歌,忠臣古冢,君子芳村,秋涧书声,香泉水响”八大景而闻名……蘧伯玉故里在卫辉早已是不争的史实,某些地方现在才想起来组织一些“御用文人”故弄玄虚、操刀草撰什么“君子的故乡”,甚或臆造雕像、现作碑刻、伪装景点等,不一而足,实在显得滑稽可笑。

天下争抢历史名人的例子不胜枚举,致于蘧伯玉离开卫辉故里到卫国都城做官,曾经在何处居住过,我想那里应该不能算是故乡吧?就像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中华民族自由解放,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井冈山、遵义、保安、延安、西柏坡、北京……,哪里敢说它那里就是毛主席的故乡?我认为,争当君子似乎比争抢君子故乡更有意义。

仁者之乡出君子

卫辉,原名汲县,元朝始称卫辉,商朝为牧野。众所周知,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而之前的夏朝,历史上多为传说,并无文字记载,它只是世袭王朝的开端,所谓“禹传启,家天下”。到了具有文明标志的甲骨文、鼎文等古文字的出现,商朝算是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文明鼎盛时期,如殷墟、三星堆等考古发现。到了商末纣王穷奢极欲暴政时期,在其都城朝歌及郊区牧野,出现了微子、箕子、比干三个杰出人物,《论语﹒微子》载:“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对人的最高的评价,他称比干三人为“仁”,可见“仁”在古牧野——卫辉具有何等重要的影响。周武王剪除的是殷商的暴政,对殷商的文化影响却全面继承下来,甚至还向箕子讨教“殷商洪范”,他还将非姬姓的卫辉市太公镇吕村的姜尚(吕望)封到齐国,而姜尚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智圣。可见西周时期,在卫辉这块地方,“殷”“三仁”和姜太公“智圣”影响之根深蒂固。所以,卫辉不仅是领先中华民族历史的“仁者之乡”,也是领先中华民族历史的“智慧之乡”。

蘧伯玉的故乡——原卫辉市孙杏村镇蘧里(后改为曲里)村,距朝歌不过二十多公里,距比干墓(北魏孝文帝才建庙)、姜太公故里也只有十多公里,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与殷纣王展开“牧野之战”的大决战,当时是举国震动的大事件,在咫尺之遥的蘧里村,对后世的蘧伯玉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仁者之乡”“智慧之乡”产生蘧伯玉这样的君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就像今天新乡的英模群体,它的出现决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的。

郡望,又叫地望,是当时的郡名,亦即各姓氏的发祥地,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自望族的人常常以“郡望”炫耀于人。那么“蘧氏”的郡望在哪里呢?年出版的《春秋先贤蘧伯玉》考:《元和姓纂》、《中国古今地名辞典》、《姓氏辞典》等多种姓氏书籍,均将汲郡称为蘧姓郡望。《卫辉市地名志》载:曲里,据传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伯玉出生于此,称蘧伯玉故里,简称蘧里,蘧、曲谐音,后演化为“曲里”。就像柳毅屯不知何时改为“柳位”一样。

这里,我们可以再加一句,卫辉因有蘧伯玉这样的史上第一君子,理直气壮、当仁不让地又堪称“君子之乡”。

历史典籍赞君子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蘧伯玉同是以正直著称,但他的性格与史鱼却不一样,他是“直己不直人”内直而外宽,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政治清明时就做官,政治黑暗时就辞官回家赋闲,能屈能伸,通权达变。《论语﹒宪问篇》:“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

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还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孔子称蘧伯玉为“夫子”,对使者还如此尊重和称赞,说明孔子对蘧伯玉这样的长者极为尊崇。《庄子》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说蘧伯玉活了六十岁,但六十年始终与日俱新。《吕氏春秋﹒召类篇》:“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覿焉,曰:‘蘧伯玉为相,史鰌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简子按兵而不动。”赵简子不敢袭卫,原因是“蘧伯玉为相”。

《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说蘧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就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谦称五十岁。《淮南﹒主术训》亦云:“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汉朝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所载之蘧伯玉事:“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味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蘧伯玉不欺暗室由此可见。

《了凡四训》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说明蘧伯玉从年轻到老年时时在检讨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过错。……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古籍对于蘧伯玉记载实为丰富,足见蘧伯玉对后世影响之大。

《卫辉府志》《汲县县志》载君子

清顺治16年程启朱、苏文枢所著《卫辉府志》载:“蘧伯玉,名瑗,卫人,仕为大夫,为人恭俭笃礼,夜行过宫门必下,灵公尝与夫人夜坐,有车当阙无声,公谓夫人曰:‘知车谓谁?’夫人曰:‘必蘧伯玉也。’……”清乾隆53年毕沅、刘钟之、德昌所著《卫辉府志》也有同样记载。清乾隆乙亥年徐汝瓒撰修《汲县志》与《卫辉府志》记载相同。先人将其记入《卫辉府志》,众所周知,卫辉府管辖许多县,不能说明蘧伯玉就是卫辉人,而记入《汲县志》,则足以说明蘧伯玉就是卫辉人。加之蘧里(曲里)、蘧伯玉墓、君子村佐证,蘧伯玉为卫辉人当为确凿无误。

君子之乡多君子

深受比干、微子、箕子三仁、姜尚“智圣”、蘧伯玉君子和孔子万世师表的影响,君子故里——卫辉大地历代涌现出许多君子。

杜诗(?-38),字君公,河内汲县(今卫辉市)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土地,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昭允(?-),字仲孚,卫州(唐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人。宋初边城守将、右神武将军,后任试大理评事、右班殿直、迁通事舍人等。宋太宗端拱初(年),辽军南下犯宋,朝廷任命张昭允为雄州监军,昭允与知州田仁朗选锐卒袭其帐,打败辽军。至道二年(),朝廷以五路出师会讨李继迁(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子,叛宋,与宋战近20年),王超出兵夏州,因孤军深入,道阻粮绝,张昭允率部救援,并大败敌军。

贺铸(-)北宋词人,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年少读书,博学强记。贺铸诗、词、文皆善,但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盛丽、妖冶、幽洁、悲壮,不拘一格。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

萧抱珍(?-)为金初太一道创始人。卫辉路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又名元升,原从真人处授秘箓,演化为“太一三元法箓”,遂在卫州自立教传道,祈禳呵禁,治病驱邪。太一道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最初,萧抱珍只是在家传教,后信徒日益增多,乃于县东三清院故址草建茅庵而居,后扩展至山东、河北一带,弟子们逐建有太一堂、太一宫、万寿宫等,发展迅速。

戚祥,河南卫辉府人(今卫辉市),明朝明威将军,戚继光先祖。曾任朱元璋亲兵,跟随朱元璋多年。洪武十四年(),从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他的牺牲为自己的家族换来了世袭武职——明威将军,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从此他的子孙代代习武。直到后来,他的后代戚继光抗击倭寇,一举成名,并创立了自己的军队——“戚家军”。

王恽(-),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卫州汲县人。初为卫州详议官,至元五年()拜监察御史。历任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方官。后又召回京师,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他二十岁时曾访谒元好问,颇受称赞。

他的散文学韩愈,比较值得注意的如《烈妇胡氏传》,描写了一个柔弱妇女,为了救夫而抽刀杀虎的事迹。作者对她的壮烈举动大加赞扬,写她知有夫而不知有虎。王恽的不少诗流露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有些诗则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王恽的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王恽六岁时金亡,四十多岁宋亡,时势动荡,前期在官场似田间秧马,用舍由人,并不得志。到后期,由于元朝统一南北,局势大定,人安米贱,所以他晚年作品表现为和平淡雅。著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卷。

李敏修(-),名时灿,河南汲县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刑部主事。曾任长垣蒲城书院、武陟致用精舍、禹县颖滨经舍山长。废科举后任河南学务公所仪长,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民国二年(年)任河南教育司司长,成立中州文献征集处。

民国七年(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民国十一年(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敏修博览群书,会通新旧,读书办事知行并重。他提倡教育救国,在开封任职期间,经手创办了著名的开封中州公学、河南法政学堂、河南优级师范。这些学堂后来成为辛亥革命党人秘密活动的基地。著作甚丰,经他征集编篡的书籍共一百多卷,为研究中州文献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敏修居官廉洁,生活俭朴,持身谨严。政治上倾向革命,他多次营救革命志士。

徐世昌(年-年6月6日),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曹营街寓所。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互为同道;光绪三十一年(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颇得袁世凯的器重,在袁世凯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

民国五年(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他为国务卿。民国七年(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民国十一年(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系徐世昌的手笔。工于山水松竹,如《石门山临图帖》等。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他不卖国,不当汉奸,堪称君子。

王筱汀(年-年),名锡彤,河南卫辉人。年丁酉科拔贡。曾任河南禹州实业学堂主讲,河南高等学教堂教务长。禹州三峰煤矿公司、洛(阳)潼(关)铁路主办人之一。作为袁世凯兴办实业的重要助手,袁委其为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副总办。1年袁世凯再起,委其帮办军务,延为幕府。年袁世凯死后,以全部私产分配相托。

凡袁世凯经营的实业,如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厂、北京自来水公司等,均以王筱汀分任董事及总办等职。他没有做过官,但可称为是一个优秀的实业家。王筱汀晚年是在天津法国租界克雷孟梭广场老宅度过的。作为实业家,他是北洋实业界重要人物。作为文人,晚年笔耕不辍,有多部著作传世。这些著作均是他告老引退之后撰写的。著作有:《仰斋诗文集》《大学演》《论语测》《清鉴前编》《清鉴正编》《续书正编》《汲县志商量语》等。多年来,王筱汀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从日记中可看出北洋实业的来龙去脉。他的日记,多册一卷并冠以书名,如《浮生梦影》《民国闲人》和《药饵余生》等。这些著作是他一生的真实记录,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十分难能可贵。

嵇文甫(-.10),原名嵇明,汲县人。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回到河南,在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科学与民主,反对旧传统,提倡新道德。他与冯友兰、韩席卿等创办《心声》杂志,注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并时常发表抨击时弊的文章。

年“五四”运动中,嵇文甫站在爱国学生一边,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爱国行动,并在斗争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年底,嵇文甫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苏联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嵇文甫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河南省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

刘知侠(-),笔名知侠。河南汲县人。中共党员。年入陕北抗大学习,年冬随抗大一分校东迁沂蒙山区。历任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文学队长、党支部书记,山东省文协《山东文化》副主编、文化工作团团长及文协党总支书记,济南市文联主任,山东省文联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华东作协副秘书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作协主席,《山东文学》主编。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理事,山东省政协委员。

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沂蒙飞虎》《淮海战役风云录》,短篇小说集《铺草集》《沂蒙山故事集》《一次战地采访》及《知侠中短篇小说集》等。

张圆(年12月22日-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是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之一。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后任导演。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地下尖兵》《水库上的歌声》《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中有杰出表现。导演过《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

杨贵(年—年),河南省卫辉市人,出身贫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罗圈村党支部书记、汲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汲淇县五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区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他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一直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

年后,先后任中共汤阴县委宣伟部部长、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兼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在林县工作期间,大胆地作出了引漳河水入林县,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1年以后,杨贵先后任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安阳地委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常委、中共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公安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副部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等。

吴金印,卫辉人,年9月生,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狮豹头公社党委书记、李元屯镇党委书记、唐庄镇党委书记、卫辉市委副书记、新乡市委副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是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改革开放四十年受表彰一百名改革先锋之一。

卫辉后世君子以蘧伯玉为榜样,表现卓越,历代辈出,灿若星河,实是难以尽数。 

君子之乡聚君子

卫辉作为君子之乡,人杰地灵,是历代君子的向往之地,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来到卫辉兴业发展。

追溯到蘧伯玉之前,大禹率治水大军驻扎卫辉,疏浚黄河,使大河从此安澜,毛泽东称“汲县是大禹的子孙”;比干忠谏而死,选择在卫辉安葬,其子林坚在卫辉出生,“忠孝有声天地老,世代无数子孙贤”,从此比干庙和林坚出生地不仅成为天下林氏子孙朝拜的圣地,还是历代品质忠良之臣参谒的圣地(比干庙);周武王灭商,选在卫辉(牧野)与商纣王决战,其《牧誓》讨商檄文慷慨淋漓,吹响改朝换代的号角,数十万商军阵前倒戈,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春秋魏国都城远在开封,却在卫辉修建离宫(现香泉寺),并在卫辉选择国君墓地(汲冢书出土地),呈北斗七星之状分布,就连其国的贵族也把墓地选在卫辉(唐庄镇山彪战国墓葬“水陆攻战铜鉴”出土地);

军事家鬼谷子在卫辉云蒙山建立我国历史第一所军校,孙膑、庞涓等军事家在这里诞生;卫辉作为智圣姜尚的出生地(太公镇吕村存姜尚墓),姜、吕等姜尚子孙到此拜谒历代不绝;蘧伯玉之后,建于隋朝的香泉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佛教文化胜地之一,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在此摩崖刻画麻姑神像,慈善端庄,形象生动,堪称绝品;唐代吕洞宾,仙风道骨,豪放不羁,在卫辉传道升仙,留下白云阁,传说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卫辉又托梦显灵,福佑众生;北宋时期,北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曾在香泉寺讲经传播佛教文化,历史上素有佛教“小西天”之称,他还结合布教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麻疯病院,收容众多无家可归的麻疯病人,唐代《续高僧传》称:“于汲郡西山,建立三寺,依泉傍谷,制极山美,收养疠疾,男女别坊”。

卫辉揽山河之胜,集物华之美,居要冲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元朝在卫辉设路,明清在卫辉设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乡医学院,前身是英属加拿大人医院,医院,一百多年来,海内外医学杰出人才汇聚于此,仁心仁术,医痛惠民,声名远播整个豫北地区;汲县师范学校,建校已达一百多年,原为经正书舍、河南省立第五师范等,秉承“求学至精,明德至善”校训,鸿儒巨范在此传道,青年才俊于此精进,如范文澜、侯德昌、卢光照、秦岭云等,还培育了众多政治、外交、教育等著名人士,在中国教育史上更是威名远扬;

华新纱厂,年由周学熙、王锡彤创建,纱厂得彰德、卫辉府产棉之盛,取京广铁路、卫河运输之便,盛极一时,吸引了国内外纺织专家和专业技术精英人士,为国家培育出代代纺织和实业人才;年1月,中共党员罗思危受中共北京区委派遣来到汲县,同时中共党员王环心、淦克群随国民二军来到汲县,共同开展党的工作,到该年3月,华新纱厂工人宋光明、吴庆生、苏际云、石中金、王殿臣、刘海珠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汲县第一个党小组,7月改为党支部,卫辉成为河南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年秋天,皮定钧率领七名地下工作人员,从山西到卫辉西北的太行山区,领导汲、林、淇的抗日斗争,在青龙山南侧的柳树岭成立了太行分区司令部,利用青龙山的地理优势,与敌寇展开山地游击战,肃匪反霸,打击日寇,开荒自救,敌后武装斗争如火如荼,谱写了一幕幕抗日杀敌的壮烈战歌;改革开放以来,北新建材、百威啤酒、宝钢制罐、春江水泥、天瑞集团等国内外著名企业选择卫辉投资建厂,为古城卫辉带来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增添了卫辉改革开放新的动能和活力。

君子之乡聚君子,使卫辉文明更加绚丽多彩,使卫辉文化更加丰富厚重。

卫辉,无愧为千古闻名的君子之乡。来源卫辉慢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