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是水浒传里最善良的人 [复制链接]

1#

在《水浒传》的诸多人物里,鲁智深可能是心地最光明的。他胸怀坦荡,行事自然,天性中的那份善良如明星朗月,给《水浒传》中的黑暗世界带来一丝光亮。

金圣叹有段评论就写得很好:“写鲁达为人处事,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世上确实有这种热血之人,他们就如唐诗里说的,“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他会不假思索地帮助别人。经常也没什么动机,就是单纯地看不过眼。

就拿镇关西霸占金翠莲这件事来说,要是武松碰到了,理都不会理;林冲碰到了,最多叹口气,掏出几两银子帮衬一下;宋江碰到了,会先掂量掂量金老汉有没有帮的价值。只有鲁智深,会气得连晚饭都吃不下。

鲁智深本来大大咧咧的,可一旦帮助别人,心就会变得特别细,生怕出意外。

图/勾犇

比如他安排金老汉和金翠莲父女逃跑的时候,生怕店小二拦截,就在客店门口找了张凳子坐下,一坐就是四个小时,非常有耐心。估摸着金翠莲和她父亲跑远了,他这才起身去找镇关西算账。

这就是善良啊。

鲁智深的善良是如此的鲜明,就算是跟他不对付的人,也能感知到。

李忠就跟鲁智深不太对付,主要是鲁智深死活瞧不上他。可等桃花山真出了事,李忠第一个想去求救的人,还是鲁智深。

周通对此表示怀疑:“咱们和鲁智深有过节,他肯来帮咱们吗?”

李忠笑了,说:“他是个直性的好人,一定会来的!”

五台山智真长老也本能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的时候,智真念了一首偈语:“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后来,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喝酒撒泼,把山门口的金刚塑像都给打碎了。可是智真长老坚持认为,他日后必得正果,寺里其他的和尚都不如他。

长老这么说,就是因为看到了鲁智深心里的那点价值千金的“灵光”。

这里说的“灵光”,指的是鲁智深的善根。不思不虑,不加反省,骨子里的善良就会自然涌现出来。

有些人受环境影响很大。境遇好的时候能保持一份体面,一旦环境变得凶险,就会暴露出阴暗面。可鲁智深不是这样的。

他的善良就像李逵的嗜杀一样,出自本能。你就算把他放到武松的位置,鲁智深也不会血溅鸳鸯楼,连杀十五人。

他下不去手。

在《水浒传》里,鲁智深的感情可能是最炽烈的。

鲁智深跟武松一起,到少华山看望史进。结果到了地方,才知道史进被官府抓起来了。鲁智深一听就着急了。

史进的搭档朱武摆起酒来,慢条斯理地在那里讲。鲁智深越来越焦躁,说第二天就要去救人。武松坚决不同意,要回梁山搬救兵。

鲁智深大叫起来:“等俺们去山寨里叫得人来,史家兄弟性命不知哪里去了!”转头又骂朱武:“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

别人不肯去,他自己也要去。第二天到了四更,鲁智深就起床了。四更天就是现在的夜里两点多钟,天还没亮。鲁智深拿着禅杖、戒刀,一个人摸着黑赶路去救史进。

武松和朱武都觉得鲁智深有点儿不可理喻,太鲁莽了。其实他并不鲁莽,而是关心则乱。他实在害怕史进死在牢房里,所以一刻都舍不得耽搁。

他对谁好,那就真是实打实的好,豁出命的好。

正因为这样,征方腊这场战争对鲁智深打击太大。

鲁智深是梁山步兵十大头领之首,一直冲杀在前,屡立战功,但他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他是胜利者,他的朋友也是胜利者,一直都是胜利者,永远会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可是到了征方腊的时候,情形急转直下,一场场死亡接踵而来。

在此之前,鲁智深从没有真正见过朋友死在眼前的惨剧,也从没有过这样的无力感。这一切对他打击太大了。

战争结束了,鲁智深立了最后一个大功,生擒方腊。宋江劝他做官,他对宋江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又劝他,既然不愿做官,就到京城找个大寺庙当住持,也算光宗耀祖。

鲁智深的回答是:“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后,沉默不语。

通过这场战争,通过朋友接二连三的死亡,鲁智深才理解了世界的残酷。

鲁智深以前同情弱者,但他始终是站在强者的角度去同情弱者,现在他自己也成了弱者。这个世界跟他比起来,太庞大,也太无情了。

征方腊之前,鲁智深就像一个活在漫威英雄世界里的人物。在那里,汽车是可以被一脚踢飞的,悬崖是可以一跃而过的,朋友永远是能被救出来的,一切都是有惊无险的。

可到了征方腊的时候,他就像忽然穿越到了现实世界。在这里没有奇迹,史进死了就是死了,武松残了就是残了,谁也无法抵御残酷的命运。

这个世界,让鲁智深心如死灰。

鲁智深留在了杭州的六和寺。他在僧房里睡觉,忽然听到轰隆作响的钱塘江潮。他以为是敌人打来了,拿起禅杖,冲出去就要厮杀,结果看到的是汹涌澎湃的潮水。

这一幕很有象征意义:一个人拿着禅杖要和潮水厮杀。

可谁又能真和潮水厮杀?

鲁智深坐化了。临终前,他写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个颂子带有强烈的禅风。如果我们从禅宗的角度去看鲁智深,那他的一生就像禅师解脱的故事:喝酒吃肉,醉打金刚,也无非呵佛骂祖,无碍得道;一点灵光,刹那顿悟,便足以明心见性,破除无明。

这是一种宗教式的解读思路。

但是,我还是愿意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段话。

在最后一刻,面对命运的怒潮,鲁智深明白了自己是谁。

他能倒拔垂杨柳,也能三拳打死镇关西;他救过金翠莲,也救过刘太公的女儿。他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但不管他多么有力量,终究还是这个残酷世界里的一片浮萍。

面对潮水,纵有禅杖在手,也无厮杀之处。

腔子里的血喷在地上,就是喷在地上,你没法把它倒回腔子里去;朋友死在你面前,就是死在你面前,你也救不回他。

死亡就是这个样子。无常就是这个样子。什么是强,什么是弱?“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鲁智深一辈子都用强者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学会了使用弱者的眼光。能有这个转换,说明他骨子里还是有情,还是善良。

写完这段颂子后,鲁智深坐在一把禅椅上,焚起一炉好香,盘起双脚,左脚搭在右脚上,就这么安然圆寂。

梁山所有人物里,鲁智深是死得最从容的一个。

宋江拿出钱来,给他办了一场风光的后事。所有人都来焚香礼拜,瞻仰这位花和尚。就连书中的反面大奸贼童贯,也来拈香致意。大家都知道鲁智深的好处。

附近的大惠禅师为他念了一段法语:“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金。”

“解使”就是“能使”的意思。能使空中飞满白玉,能让大地变为*金,这是对鲁智深最高的评价了。

作者终究还是偏爱鲁智深,所以才给他安排这样一个结局。可是谁又能不偏爱这个和尚呢?

作者:押沙龙,来源:《读者》杂志年第7期。原标题:《世界最难得的东西是善良》。浮躁的日子里,《读者》送你片刻宁静。文中插图来源于电视剧《水浒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