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禅寺水月道场清静,心净城市里的一面水 [复制链接]

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人们印象中的寺庙,大多是红砖绿瓦,曲径通幽,古香古韵的传统建筑。

然而在台湾却有这么一座“寺庙”,颠覆了所有人对佛门圣地的认知。

无意间在网路上看见这幅宁静的画面,当时还以为是在国外,

后来才发现,这里竟然是在台北的北投!

北投法鼓山农禅寺

让人一走进就能感受到此地非凡的气息,倚靠池边静静的坐着,

微风徐徐拂来,似乎全身的疲倦、烦恼都能被清风吹净,

初次踏入其中,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里,居然是一座佛教寺庙。

没有富丽堂皇的雕梁画栋,没有云烟缭绕的油灯香火,没有善男信女的三叩九拜,只有空旷而辽远的庄严景象,传达着简朴的禅佛况味。

很多人会好奇,水月道场的名号因何而来?

又因何被设计成这般颠覆人想象的模样?

其实,这源自农禅寺住持——圣严法师的一个“梦”。

圣严法师是法鼓山佛教学院创办人,是台湾最具威望和影响力的高僧之一。

李连杰、林青霞、蔡依林等社会各界名流都曾受到圣严法师的开示。

一次,圣严法师在禅定冥想时“看到”一座寺庙的样貌,“有如水中月,空中花。”

水月道场的名号,于焉诞生。

但,到底什么是「水中月,空中花」,圣严法师从未加以赘言去解释。

直到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姚仁喜接到这份方案,这6个字,变成了他有史以来得到的最短的建筑任务书!

这让他决定用建筑去诠释对禅宗的体悟。

整个道场建筑由清水混凝土建成。

作为与外面高速公路之间的缓冲,道场四周,两面围墙错落有致,承载着斗转星移的光影,安稳而不沉闷。

本该是佛门净地,但却没有设限,游人随意穿过连廊,即可到达大殿。

远方的主讲堂,静静伫立于80m长的荷花池中。

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随着飞扬其间的金色帘幔,自成一派雅致风光。

大殿二层,有一座心经墙。

在这里,姚仁喜把《心经》个字全部雕刻成镂空刻在墙上,利用光把佛经呈现了出来。

每当夕阳西下,佛经就会被烙印在大殿的地板上。

随着金灿灿的光线缓缓流动,字会从地面慢慢移动到墙上。

▲墙上每个大大方正的字,看来特别的有气势、也特别的庄严。

当他第一次把这个方案设计出来时,所有人都认为他发疯了,因为每个字都要单独去订做。

但今天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

有人说,佛经被光打在地上,那人走过去岂不是要踩上了吗,这可是对佛的大不敬。

然而他却回答道:不,当你走过去,佛经会笼罩在你身上。这就是光的奥妙。

佛教认为,世间一且皆为幻象。

大殿前面宽阔平静的水域自眼前铺陈开来,无风时节,宛若一面明镜,远映碧空霞光,与后面线条简洁的大殿相连,仿佛一幅写意的风景画。

▲远远看来,就像是建筑轻轻的浮在水面上一样,倒映于水池上的镜色,美的动人,可惜这日天气不是很好,天空阴暗都是云雾,

▲建筑大致以清水混泥土为主,采用简单的线条与色彩,呈现出寺本身的庄重气质,不过大殿内似乎是禁止摄影的,想要拍照的朋友就在外头的水月池畔走走拍拍啰!

农禅寺水月道场很宽广,很适合在这里静坐、休息,迎面吹来的风都是清透舒爽的!

▲池中还有莲花池,不过目前是没什么莲花,

位于大殿前的这方水池,是水月道场重要的景观意象。水面平静时,犹如一面明镜,清晰地映照出天光云影、殿堂连廊;当轻风吹拂,水中景物霎时??幻灭。观者之心,正如生灭变幻的水月明镜。

而轻风乍起时,只见水纹微皱,碧波万顷,银光闪耀,又和岸上的景物动静相宜,引人赞叹!

当水面平静犹如宝镜时,一方池水清晰地回照世间万物;可当轻风吹拂,水中之景霎时幻灭,人们所看到的“真实的东西”,也不再那么真实了。

“观者之心,正如生灭变幻的水月明镜”。

圣严法师是想提醒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来源于我们的内心。

“水中月不是真正月,空中花不是真正花”,但当你一踏进农禅寺却可以感受到无比真实的宁静脱俗,心生欢喜。

也正是它的简洁、肃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佛家净土,什么是真正的普度众生,更成就了世俗中难得的一方清净之地。

可惜的是圣严法师并没有看到水月道场的竣工,就圆寂了。

他指示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建塔、不立碑竖像。

并留遗偈给弟子——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也许在大师眼中,人生才是真正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吧!

(现在造访农禅寺的人还不是很多,所以在农禅寺可以享受到很清静、很舒服的感受,不论是去散心、透气、平静情绪,希望前去的朋友们也能够带着一颗诚恳、虔诚的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