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只知道唐僧西天取经,却不知道这两位比他 [复制链接]

1#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7_1.html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7_1.html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唐僧带着四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西天大雷音寺求得真经,最后返回唐都长安。虽然《西游记》只是一部虚构的神魔小说,但是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在唐朝贞观年间远行天竺求取佛经,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除了玄奘,还有两位高僧也曾前往海外取经求法,而且他们比玄奘早了几百年。

东晋法显和尚

法显,俗姓龚,出生于两晋之交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出家为僧的原因很特别,因为在他之前的三个亲哥哥都因为各种原因在童年就夭折了,龚父担心法显也有早夭的危险,便在他三岁的时候将其送到了寺庙剃度为僧。

法显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佛法的虔诚和执着。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中亲戚劝他还俗回家照顾守寡的母亲,但他坚持陪伴青灯左右。不久,法显的母亲去世,他匆匆办完丧事后又回到了寺庙。

法显就这样度过了他人生的前六十年,期间他刻苦研读佛法,追求佛教真理。但他发现现存的佛家经典太过缺乏,特别是戒律经典的译本远远不能满足国内佛教发展的需要。于是法显下定决心远去天竺(古代印度),求取最纯粹的佛家戒律经典。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年),法显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他们穿过河西走廊,到达今甘肃张掖。接着,继续西进先后经过甘肃敦煌、*若羌,来到了*吐鲁番地区。面对辽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他们稍作停留,四处筹措资金,计划更远距离的行程。

在得到前秦皇族苻公孙的资助后,他们终于穿过沙漠,来到了于阗国(今*和田),在这里,他们见到了许多中原地区从没见过的经书抄本,但法显明显不满足于同样是抄来的二手佛经,执着地要前往天竺获取最正宗的佛经原本,于是他们继续向西走去。

就这样,法显一行克服旅途的艰险,拒绝沿途的诱惑,一路穿过今巴基斯坦到达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地区。法显如愿以偿地收集到了多本佛教经典,并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年,天天不是抄写经律就是绘画佛像,空闲之余就去参观当地的佛教寺庙,感叹人家的法门森严、僧众虔诚,同时也遗憾故乡的经典残缺,佛心不坚。

在离开长安十年后,法显于东晋义熙五年(公元年)年底告别了驻学多年的天竺国,搭乘当地商船,纵渡孟加拉湾,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这里,法显又待了两年有余,期间求得四部佛家经典,并现场听经无数。

东晋义熙七年(公元年)八月,心满意足的法显带着多年收集来的佛像和佛经踏上了返回故乡的行程,并于次年到达青州长广郡(今山东即墨)。

法显和尚于六十五岁高龄出游,耗时十三年,途径三十余个国家,带回并翻译佛教经典40余卷,并著有游记性质的《法显传》。法显回国后,四处讲经传道,传播佛教思想,最终于荆州(湖北江陵)辛寺圆寂,享年八十六岁。

南北朝昙无竭和尚

昙无竭,俗姓李,幽州龙城(今辽宁朝阳)人,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僧人。

昙无竭10多岁时就出家修行,北燕时期,他已是当地佛门的领袖人物。他经常慨叹佛经残缺不全,又听说高僧法显等人曾去西天佛国取经,遂发誓效仿。

北燕太平12年(公元年),昙无竭招集志同道合的僧猛、昙朗法师等25名和尚西行取经。他们的路线与法显和尚的路线大体一致,途经今天的青海、甘肃、*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绝壁深渊,最终到达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个佛寺修行。

西行取经的25名东北和尚中,有12人在翻越*的帕米尔高原雪山时坠崖而亡,有8人在中途饿死,最终只剩下昙无竭等5人返回中国,带回并翻译了《观世音受记经》一部。

昙无竭归国后,发现故国北燕已亡,只能留居南朝宋,将梵文本的《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译成汉文,随即又根据一路见闻,效仿法显撰写了《历国传记》,可惜后世保管不善,最后不知所终。

陆柒说

昙无竭等25名和尚西行取经,从时间上比较,要晚于“天竺留学第一人”东晋法显和尚21年,但比唐僧(玄奘)要早两个多世纪。而且昙无竭等人的取经之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法显和尚成功西行的鼓舞,不管从路线还是目的地都追寻着前辈的足迹。

但是从佛教地位上来说,昙无竭只带回1部佛经,而玄奘带回并翻译的经、论有75部余卷,法显带回并翻译的佛经有6部40余卷。昙无竭的历史功绩远不及法显和玄奘。

尽管如此,法显、昙无竭和玄奘三位高僧的取经求法之行,都为我国古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