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敏白灵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21115/12336219.html法国敏白灵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21115/12336219.html十多年前,江西上饶发生了这样一起怪事,中年男子林上水,竟然想把他父亲做成木乃伊。
林上水本来也不想这么麻烦,但这是他父亲的遗愿,生前就一直提起这件事。
林上水的父亲林观荣信仰佛法,还为当地佛寺和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功德,因此寺庙里的僧侣对他也格外敬重。
僧侣看他年事已高,于是就在平时和他讲解佛法的时候,向他透露了一个得道高僧圆寂后的处理方式——坐缸。
父亲的遗愿
林观荣一心向佛,平时一点荤腥都不沾,除了没有出家剃度,可以说生活作息和和尚没什么两样了。
因此得到这个方法之后,他就记在了心里,并且一再叮嘱儿子一定要这样做。
可他不知道,这个方法或许成全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点念想,但却给儿子留下了无休止的后患。
受佛教影响,林观荣想成佛
林观荣是江西上饶人,为什么特意强调地点呢,是因为今天这个故事,和上饶灵山密切相关。
说起灵山,在无锡、陕西、河南、辽宁、北京等八个城市都有,各地和宗教相关的灵山传说更是多达十几个。
灵山
所以,上饶灵山有着丰厚的宗教信仰也就不稀奇了,这里的道教从东汉时期就开始兴起,武侠小说中的全真道士也出自于这。
上饶灵山不仅是道教的第三十三福地,还有大大小小的佛寺,明朝以后道教衰落,佛教活动却长盛不衰。
至今,在灵山的佛寺中,还有各类早晚功课,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朝山进香。为了弘扬佛法,为民众祈福,佛寺还有叫夜弥灾等活动。
所谓朝山进香就是,每当佛祖或者观音等佛教神仙生辰的时候,灵山的佛寺就会开香会,信众进寺烧香祈福,夜晚则有僧人在大雄宝殿唱经一整晚。
林观荣一家也会参与这样的香会,一开始也只是当一个当地习俗参与,直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林观荣在35岁的时候生过一场重病,最后几经周折,病是治好了,但整个人却像是完全变了个性子。
他由一个饮食上并没有任何忌讳的普通人,变成了一个特别讲究,连一点荤腥的味都不能闻的怪人。
林观荣不吃荤
林上水说,有时候过年过节,家里必定是要杀鸡宰鸭的,这些事情都不能让林观荣看到,否则他肯定马上就会转身呕吐。
以至于后来林观荣单独有一套餐具和厨具,他自己做饭的锅里,只要做过肉,洗干净了他都能闻见味儿。
林观荣觉得这一定是这灵山上的哪一路神佛在点化他,要他不杀生,并且潜心修佛,以证大得。
因此他开始频繁地上山烧香拜佛,聆听僧人讲经等,他逐渐觉得,在佛寺中,比在家里还要自在。
时间一长,林观荣连饭也不常在家吃了,他把自己的菜和米都送到寺里,在那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家几乎就是他睡觉的地方。
上饶灵山风景秀美,峰峦起伏,从山下到山上的路并不好走,一直以来,想要去寺里烧香的民众上山一次都很艰难。
林观荣自己上下山多了,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思考一番之后,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要从山下往寺里修一条路,这条路他也没打算找大家募捐,也不想把压力放到家人身上,他想要一个人完成。
在不听佛法的时候,林观荣就会去山上找合适的石材,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敲敲打打,变成合适大小之后,再一块块背到要铺的路上。
就这样日复一日,林观荣整整背了多块,才算把这条路修好。
这条路不仅方便了他自己和其他进山群众,僧人下山采买等,也方便了很多。
石阶
已经很少有人真的身体力行去修路积功德了,而林观荣这样的行为,也让熟悉他的僧人觉得,他是真的有慧根。
在之后的讲经论法中,僧人们对他也更加敬重,乐于见到他在佛法中有所领悟。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观荣得知,在佛教中,僧人圆寂,叫做坐化。
而得道高僧,一般会要求让人们将他坐化后的肉身放置在陶缸之中,用特殊的方式密封起来,只在缸底和缸顶留下小孔,以便灵*流通。
几年后还要再度开缸,如果僧人的肉身毫不腐烂,就表明他道行很高,此时的肉身也叫作肉身佛。
林观荣心想,我吃素念经多年,有没有机会成佛呢?
多次谈起遗愿,儿子最初不想理
林观荣早就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规划,不过一开始他只是默默埋藏在心里。到70多岁时,他觉得该说出来了。
林观荣很少回家,这一次他回家主动找儿子林上水聊天,谈及自己的身后事该如何处理。
林上水一开始并不在意,毕竟林观荣因为长期礼佛,有着严格的饮食作息,过得非常养生,所以身体健康,很少有病痛。
一开始林上水根本没在意
因此当林上水听到父亲说要坐缸的时候,他对这个稍显陌生的词汇表示惊讶,却没有深究。
后来,父亲又多次提及此事,林上水都以其他话题岔开了,他始终觉得为时尚早。
年2月,林观荣突发脑血栓住院,治疗效果却不理想,20多天他连开口讲话都很困难。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观荣还是把儿子叫到床前,叮嘱他不要忘记让自己缸葬。
巧合的是,说完遗愿后,林观荣很快就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这可愁坏了林上水,按理说,他按照死者的遗愿办就行了,还愁什么啊?
当林上水找人商量如何进行缸葬的时候,就有人劝阻他,说缸葬一开始就是个无底洞,太麻烦了,不如土葬一劳永逸。
然而林上水从小也深受父亲影响,他虽然不如父亲痴迷,但也是笃信佛教的。
连他这个名字,都是父亲从道德经中翻到的,“上善若水”。
他担心不遵照父亲的遗嘱办事,一是会让老人家不安心。再一个,会不会让佛祖认为他人不孝、心不诚啊?
纠结到后来,他还去征求了母亲的意见,母亲完全理解父亲,她说,还是按照老头子的想法办吧。
林上水母亲
可缸葬不是随便把死者让缸里一放就完事,填充在遗体周围的,还需要大量的木炭、生石灰,还有桐油等物。
不过眼下最难的是,上哪儿去找这样一口合适的缸?
林观荣身高1.8米,就算他是盘腿坐着,也得1.5米高的缸吧,这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不常用。
林上水赶忙去搜寻,终于在30多公里的镇上,找到了这样的缸。考虑到高度问题,又买了一口口径和大缸相同的小缸,当做盖子。
非同寻常的大缸
木炭也是亲戚们帮忙提供的,刚好有一户亲戚做的就是木炭生意,林上水要多少木炭都能提供。
林上水想着要做就要尽善尽美,石灰他是去石灰窑拉的,完全是新鲜出炉,自然化开,然后又分装成一块块的小包。
准备好这些材料之后,林上水最后再检查了一遍两个陶缸是不是完全密不透风,一个沙眼都没有。
然后在大缸底部铺上了约三四十厘米的木炭,木炭中放着一个小板凳,众人把盘腿坐姿的林观荣小心地放置在中间位置。
随后就开始放入刚刚包好的石灰,务必要把各个缝隙都要填满,尽可能不留一丝空气在陶缸里。
缸葬示意图
最后还剩下林观荣的头部,人们同样用石灰覆盖了头部以后,把小一点的陶缸盖了上去。
两个缸口之间无法完全重合,林上水又用桐油和石灰搅和成泥状,在接口处抹了厚厚的一圈泥封。
密封起来
陶缸是不能埋在地里的,也不能长期放家里吧,林上水想了一个办法,他在自家的自留地盖了一个小房子,专门放这个陶缸。
此时村里已经有一些关于林家的传言了,虽然林观荣生前为人和善,没少帮助人,可放着死人不下葬,总让人瘆得慌。
林上水暂时管不了那些,因为这缸葬还没有结束,他还得再等三年,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把父亲遗体供奉在家中
本来在佛教中,讲究的是四大皆空,肉身更是被称为臭皮囊,怎么会有僧人执着于肉身佛呢?
从佛教教义来说,这是真正的得道高僧,立下宏愿,要用自己的肉身度化世人。
通俗点说,就是大多数人在看到木头或者石头雕成的神佛时,可能并没有太多感悟。
但如果知道对面是曾经是一尊活生生的人,因为信奉佛教而得以保存肉身至今,很少有人内心不被触动吧,至少林观荣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国现存肉身佛较多的,应当是九华山,目前有14尊肉身佛。另外,在台湾、河南等地,也有保存完好的肉身佛。
但这些毕竟都是真正的僧人,林观荣最多也只能算一个居士,林上水的缸葬方式,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生效?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林上水不请教寺里的僧人呢,他们不就是最精通这些的吗?
原来僧人们并不赞同林观荣举行缸葬,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和尚,更谈不上是得道高僧了。
佛寺
不管别人怎么想,林上水这边,很快就等到了天,是开缸验证效果的时候了,林上水又找人帮他把缸抬回了家。
尽管他对于这个结果也是忐忑的,但事情总要解决,大不了就是让老人家再次下葬,反正他已经尽力了不是吗?
比起林上水的忐忑,众人更害怕的是看到腐坏恶臭的尸身,因此开缸的时候,大家都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林上水只能自己动手揭开,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味,他的心稍微安稳了一些。
随着石灰的移开,很快就看到了林观荣遗体的头部,他的面部变成了深褐色,完全干枯了,紧紧地贴在头骨上。
脑海中鲜活的父亲形象,突然变成了木乃伊的样子,林上水一时间还有些接受不过来。
好在,再接下来的检查中,除了放置了板凳的臀部略有些湿润以外,林观荣的遗体其他部分的脱水程度都非常好。
看来,还是不能土葬,还得继续缸葬的下一步。
林上水请了专业的石膏师傅,先将父亲的遗体用密实的麻绳缠好,然后在整个遗体外再塑上一层石膏。
上石膏
石膏外面再依据父亲生前的模样,进行面部和身形的塑造。
很快就成了一尊面部饱满的塑像。
林观荣并没有得到任何封号,虽然成了“肉身佛”,想必也没有佛寺愿意认领,林上水就只得把父亲的遗体留在家里的二楼。
他给雕像带上头冠,装扮成古代新郎似的模样,身上穿着金色的龙袍,端端正正地“坐”在太师椅上。
一些热心的人告诉他,有些人喜欢偷干尸,吓得他又赶紧雕了一尊木质的雕像放在一旁。
木头雕像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总该结束了吧?
继续保存还是入土为安?
林上水和母亲每天都要给林观荣上香供奉,除了“香火”不太旺盛。
但亲朋好友和村里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怪异,他们开始下意识地远离林家,甚至觉得林上水是不是有什么图谋。
普通人哪里有兴缸葬的,你这不是标新立异吗?
一些信奉佛教的人则觉得,轻易采用佛教高僧的遗体处理方式,完全就是无视佛教的尊严。
林观荣的两个雕像
还有些人则觉得,林上水把父亲的遗体折腾来折腾去,不就是想钱想出名吗,不信你看,这不电视台都来采访他了?
其实林上水是有苦难言,他也终于理解了当时说要缸葬时,劝自己放弃的人的理由了。
别看石膏像不吃不喝,但它需要定期保养维护,时间一长,面部的涂料就会变色脱落,雕像上穿的衣服也要定期清洗,不然上面会积上厚厚的灰。
为了父亲的缸葬,他前后已经花了好几万了,如果后续还要重塑石膏像之类的话,他也不知道还能再坚持多久。
不过,林上水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帮父亲进行缸葬,他坚信是佛教在他的缸葬过程中,起到了庇佑的作用。
陶缸还保留着
首先,死者不都是僵硬的吗?但父亲的尸身三天后还是软软的,这就和一般死者不同。
还有,他仅凭一些简单的材料,在没有任何指导下,竟然就制成了肉身佛,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对此记者也向专业人士了解过,南昌医学院解剖学教授及主任刘德明解释道:尸体会变僵硬,这在医学上叫做尸僵期,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
所以,三天后林观荣的尸体变软,这本身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至于成为肉身佛的事情,则是因为林上水使用的木炭和石灰等,都能起到脱水的作用;桐油也有杀菌和密封的效果,可以说是歪打正着。
林观荣肉身像局部
另一个解剖学主任补充了一个问题,林上水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掏空内脏,也没有做前期杀菌处理,后续可能会再腐烂。
林上水当然也是担心这个问题,比如清洁、保养这样的小毛病,他还能通过钱来解决。
如果父亲的尸身腐烂的话,他只能选择火化或者土葬,那个时候,算不算违背了父亲的遗言呢?
其实缸葬的风俗,也不完全就只允许佛教高僧使用,一位研究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学者,近几年就曾见过一次。
这位学者叫阳国胜,他在湘西洪江市,亲身经历过一场陶缸葬,为此他还写了一篇博客记录下来。
相对于大部分人的质疑和反对的声音,阳国胜对于林上水的行为是支持的。
从个人来说,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完成父亲的身后事,这本身是孝顺的表现,无可厚非。
父亲要求
从大环境来说,缸葬并没有造成对土地的占用,也没有砍伐树木做棺材从而破坏植被,还免除了每年清明节上山扫墓失火的风险,反而是值得推广的。
于情于理,林上水的做法似乎都无可指摘,那么缸葬是否有违法律法规呢?
记者也专门了解过当前的殡葬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行火葬,节约殡葬用地,提倡文明节俭。
这其中也看不出来不允许缸葬,只不过缸葬的花费比火葬要高出好几倍。
非要说不妥的话,林上水在已逝者身上投入太多,从这一点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
另外,民*局认为,为了林上水一家以后的人际交往着想,还是应该尽早处理林观荣的雕像。
村民
人们对林观荣的雕像有畏惧,是正常;如果因为人们的畏惧心理而忽略了和林家人的往来,长此以往,林家会不会被完全孤立呢?
不知道你们认为林上水缸葬父亲的做法妥当吗?他接下来应该继续遵照父亲的遗嘱,还是尽快让父亲入土为安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