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贪生怕死的道士,视死如归的和尚勤志服知 [复制链接]

1#

出家人怕死吗?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以影响中国最大的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为例,总的来说,道士“贪生怕死”,和尚则“视死如归”。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道教和佛教基本教义不同决定的。

道士修炼的终极目标是成仙,并且讲究白日飞升、肉体成仙,因此道士极重视生命。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提出了长生久视的观念。庄子在《南华经》中更进一步说明有仙人的存在: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这位神人不吃五谷杂粮,只需要吸风引露。并且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东晋葛洪在其著作的《抱朴子》一书中,证明神仙可学,肉体飞升不是梦想。没有一个宗教像道教一样重视肉身,道士们因此发明了一系列强身健体、修炼成仙的方法。

道教的吐纳、导引、存思等都是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这些修炼,能使人体之气和天地之气沟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不过道士们最重视的,还是炼丹。两晋直到隋唐时期的道教被称为神仙道教,神仙和金丹是那个阶段道士修行的两大精神支柱。这个阶段,金丹一直与成仙紧密关联。金丹又称九转金丹、大还丹等等,别名多达数十种。可见道士对金丹的重视。

炼丹需要配方、炼制方法、火候控制等等,此外还需要有钟灵毓秀之地烧炼。张天师在嵩山石室获得了《*帝九鼎丹经》,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地方炼制。最后才找到了江西的云锦山,算是得着了一块天气灵气充沛之地。由于张天师炼丹时有龙、虎守护,因此云锦山也称为龙虎山。龙虎山成为正一道的大本营,历代天师都居住于此。服侍天师炼制金丹的弟子王长、赵升等,后来都因为服食金丹而成仙。

金丹又称为外丹,其成分主要为汞和铅。这都是剧*之物,如果炼制稍有不慎,服食之人则会身死道消,实在过于凶险。到了唐末五代,道士们便转而研究内丹。宋元时期成立的全真教,便主要以内丹修炼为主,轻视外丹和符箓。全真教在修持方法上,重视心性的修炼,全真教的北宗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而全真教南宗继承了《悟真篇》的内丹理论。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两者虽有差异,但性命双修这一主张并无二致。其核心确实可总结为:“贪生怕死”。

道士们修行虽“贪生怕死”,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很多道士还是做到了舍生取义。抗日战争时期,道教圣地茅山、武当山等地,道士们踊跃参加新四*等武装。很多道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生命。每当国家危难之际,就有道士下山匡扶。

佛教与道教不同。佛教认为四大皆空,肉身只是个臭皮囊。以至于和尚非常仇视肉身,认为身体只是盛放污秽的器具。禅宗二祖慧可向达摩祖师求法时,可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手臂砍下来,以求祖师传授佛法。这可作为高僧们不爱惜身体的明证。而每当大难来临,高僧们说走就走瞬时“圆寂”的例子不胜枚举。加上和尚追求的是涅槃寂静,不入轮回的境界。因此,和尚们的修行,可以说是“视死如归”的。

从修行意义上来说,“贪生怕死”和“视死如归”并无高下之分。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体魄,实在影响到了修行。经常看到清瘦而仙风道骨的道士,和尚往往被描述为“胖大”和尚。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有了高下之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旅程,既要修行,也得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