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权威解读玄奘西去天竺取得真经,归国后究竟 [复制链接]

1#
祛白酊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80.html

《西游记》的故事是每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事,即便连三岁小孩都能够说出几个经典桥段。唐僧师徒四人一行历经千难万阻各种妖魔*怪,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但是大部分人都知唐僧取经的艰难过程,却很少有人知道唐僧取经回去后的故事。

西游记剧照

当然,《西游记》是小说,是后人收集、杜撰、创作的小说故事,若要真正讨唐僧取经回去的生活还是得回归历史现实中。

在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结局部分中,有这样一段买描写。

话说,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抵达西天以后,正以为找到经书要见到宝贝的时候,几个神仙小僧竟然百般阻挠,跟唐僧索要小费,说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唐僧一行懵圈了,到佛祖那里告状,没想到却被佛祖训斥了一顿:“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金,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唐僧无言以对,唯有将身上仅有化斋用的衣钵、袈裟等送了人家。神佛世界也要讨价还价,搞得唐僧满眼垂泪道:“徒弟呀!不想这个极乐世界还有凶魔欺害哩!”这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里面的情节。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这部神魔小说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借神佛妖怪的世界,写出了从古到今中国社会的实况。即便是现实主义小说,也很少写得像它这么真切入骨。

余晖下的玄奘雕像

到了这里就算是真真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而后的事情,小说中没有交代,只说唐僧师徒将经书送回大唐后,又由金刚带回西天,如来给师徒几个人分别授了职位。

小说《西游记》中,一般称作唐僧,唐三藏,唐玄奘等,其现实历史中的历史人物原型是来源于初唐时期玄奘。玄奘(年~年),俗家姓名“陈祎”,生于今河南洛阳,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在小说和人们的普遍认知力都认为玄奘是受到唐太宗支持、委派去西天取经的,为的是天下苍生,其实不然。按照当时法律,真追究起来,玄奘就算是一个偷渡出国的人,这件事在他回国后很久一直还挥之不去。而真真去往天竺取经的目的也不见得就是要渡化众生。

玄奘从小受道佛教熏陶,对佛教痴迷,一直长期对佛教钻研讲解,他从小跟随过很多有名的高僧学习,年纪轻轻就闻名当时许多僧庙。在长期的研究中,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

武德九年(年),此时适逢天竺高僧波颇抵达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想要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公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于是“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也就是私自出发西去,当年他二十九岁。

从年出发西行,一路经过中国的甘肃、*等地,西去再经过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国家后,最终到达印度,在印度的那烂陀寺历经5年,备受礼遇。后来在印度多地辗转,一边游历学习,一边著译,共计在外游历17年之久。

公元年,玄奘在46岁之际,带着多年的修行结果,载誉启程回国,并将部佛经经典著作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

此时唐太宗在洛阳,得知玄奘回国,立即诏令接见他。玄奘奉诏,于当年二月初一赶至洛阳宫在仪鸾殿受到太宗接见。

唐朝初年,天下刚刚经历乱世,百姓流离失所者无数,唐初领导者在*策上多采用休养生息的*策,这也和玄奘所见所闻以及佛教教义相吻合,玄奘是比较支持唐太宗*策的。但在对外外交上,唐太宗比较果断,为了打通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唐太宗多次出兵打击突厥在西域的霸权,平定高昌,稳定西域一带等。再次情况下,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国地理交通、民俗风情、*治文化的人才,而玄奘西行印度,沿途经历西域、中亚、南亚多个国家,时间长达17年,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交通、民族和*治文化了如指掌,无疑是唐太宗经略西域最好的顾问。因此,太宗多次要求玄奘还俗做官,担当起经略西域的重任。但玄奘潜心于佛法研究,对佛教以外的事情从无过问,唐太宗只好作罢。

经过唐太宗多年得当的经营发展,唐朝经济繁荣,文化也空前盛行。公元年,在的支持下,玄奘在都城长安设立了译经院,国模宏达,并且参与译经的不仅来自唐朝国内,还有很多学员来自东亚诸国。在此期间,玄奘于长安弘福寺组织翻译,主要翻译佛教著作,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不仅是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更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天竺,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麟德元年(年),“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26],从此绝笔翻译,并对徒众预嘱后事。正月初九日,玄奘病势严重,至二月五日夜半圆寂,朝野达百万余人送葬者将其灵骨归葬*原。唐总章二年(年),朝廷为之改葬“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还为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

看完这些,基本就了解了玄奘的一生。若要概括其一生经历的话,那就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对于他的佛教研究与专心译著事业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不思怠倦。

在玄奘出国之前,他两次陈表上奏请求准许,但都被拒绝。在归国后的前一年,他在还没有到达唐朝边境时候就上书陈表呈说明缘由。归国后,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崇拜欢迎,而后被唐太宗亲自接见,也可以说是载誉归来,名满天下了。

在后来的多年间,虽然唐太宗、唐高宗等皇帝都对他提出过还俗如*,但都被她拒绝,一心只向佛教事业,这等专注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多年间的翻译、著作事业中,朝廷都是比较支持的,使得他能全身投入,从这点来说他也算比较幸运,遇到了开明的年代和开明的君主。

总体来说,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关键性的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但纵观他的一生,涉险无数但却一直平稳度过,不得不说他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治活动家。在与唐朝各位君主一起探讨天下事的时候,相信他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谈论佛学而已,为了他未尽的事业,他必须要赢得朝廷的支持。从这点上来说,他同唐王朝统治者的关系其实是互相利用又有点互相尊重的关系。

玄奘从小就因为战乱原因,多次流浪各处,后来涉险历难的游历异域多年,比起佛教中的虚无教义,他所经历的人生修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渡难。归国后受到各方尊重和礼遇,并能得到支持,也不枉他所经历的生死劫难。

一辈子能为自己所爱的事业奋斗,并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相信玄奘一直是积极快乐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