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是达摩祖师圣诞日,走进他生命中的那几 [复制链接]

1#
怎样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11/6706972.html

相逢对面不识君

年前的南朝。

深秋,建康(今南京)城外,枫叶荻花秋瑟瑟。

一个面貌黧黑、络腮虬髯的天竺僧人,阔步疾走至江边。回望身后遥遥一对人马飞奔而近,遂果断地顺手折取身旁一枝蒲苇,嗖地投掷到江里,然后纵身一跃就踩到了刚浮起来的苇干上,如同滑翔一般在江面上飘忽远去……

他就是中国的禅宗初祖,来自古印度的达摩祖师。

拈花一笑

佛陀驻世时,有一天对弟子讲法。未曾开口先从身旁花盆中,拿起一朵花,拈在手中转来转去。弟子们不解,各个面面相觑。

寂寂无声的法会上,唯有弟子迦叶绽颜一笑,引起众人纷纷扭头张望。佛开口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就是“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简称“拈花微笑”。禅宗由此而来,奠定了该宗派的特色:禅机无需文字言语表达,一切尽在心照不宣、心领神会的默契意会之中。

这个“以心印心”的法脉,一代代口耳相授,传到达摩时正好28代。

达摩原名菩提多罗,音译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本是香至王的三王子,放弃王位出家40年,获得禅宗衣钵,为禅宗第二十八祖。

尊师嘱,在其师寂灭67年后,远赴东土震旦(中原)弘法,即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与我国高僧取道西域赴天竺的取经之路不同,达摩祖师当年是从海道来到中国的,搭商船在海上颠簸了三年,登岸处就是广州的上下九码头。在那里结草为庵,名为西来庵,就是后来的千年古刹华林寺。现在华林正街有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的石碑。

一苇渡江

南北朝时期,广州处于南朝所辖。达摩到来时,正是梁武帝治下。梁武帝萧衍为汉代相国萧何的25世孙,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景,就是其推崇佛教的结果。著名的“梁皇宝忏”就是他为超度已故皇后而撰写的,延用至今成为一个殊胜的忏悔法门。

大通元年,梁武帝接到广州刺史的奏章,得知有西土高僧来华弘法,大为兴奋,立刻遣使臣到广州迎请,将其接到首都建康城。

他们有一番令人错愕不解,但也让人扼腕叹息的对话。

梁武帝:朕一直以来,茹素念佛,造寺建塔,译经抄书,度人出家,供养僧人,功德大否?

达摩祖师:并无功德。

武帝:为什么?

达摩: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非实有。

武帝:怎样才算真功德呢?

达摩: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何为圣谛第一义?

达摩:空寂无圣。

武帝:回答朕的人是谁?

达摩:天晓得。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禅宗,梁武帝还不习惯这种表达,也没有这个意识,无法领悟达摩祖师的弦外之音——太刻意地做功德,不是菩提心的体现,其实是有漏的,不圆满不究竟的,只能带来小乘的人天福报。而清净自在的解脱境界,不是在尘世求得的。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执着于功德,就会产生贪着,生发出贡高我慢之心。梁武帝就这样生生地错过了与达摩进一步切磋的机会。

看到梁武帝悻悻的失望态度,达摩知道他们话不投机、心不契合,就没再多说什么,悄悄离开了。

达摩走后,梁武帝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殚精竭虑穷经皓首,一心要参透那几句话的深意。最后他决定,把那个和尚找回来问个明白。

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追兵驻足,望江兴叹的南京长江边幕府山下有达摩洞,据说是达摩一苇渡江处;后人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在六合的长芦镇建有长芦寺;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是他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

面壁九年

过了江,就是北魏的地界。

达摩祖师见山朝拜,遇寺坐禅,一路行脚,直走到了河南嵩山。见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

开始的时候,他选了个山洞参禅入定,饥餐野果,渴饮山泉,时人不知道他什么来头有何作为,反正是外来高僧,姑且叫他“壁观婆罗门”。渐渐吸引聚拢来一批护法居士,也在附近建屋陪侍。年深日久,面壁九年,山石上也投映出面壁姿态的人形。

金庸笔下,达摩祖师是《九阳真经》、《易筋经》的作者,开发了少林七十二绝技。事实上,《洛阳伽蓝记》、《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著作中,都没提及达摩与少林武术有关。他倒是首传禅宗,将少林寺发展成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我国佛教有十宗之多(含两宗小乘),很多宗派非常小众,普通人闻所未闻。而禅宗的发展最广泛充分,几乎到了无寺不禅的地步,流传出大量语锋、禅机和公案,令民间津津乐道。其中,创立禅宗的祖师达摩更是成为传说式的人物,其传闻事迹中夹杂着许多浪漫的神话色彩。

而禅茶一体,禅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化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断臂立雪

悠忽九年过去,达摩从禅定中下坐。正是冬日,洞内已有护法居士拢起了火盆。而洞外已纷纷扬扬地下起鹅毛大雪。熹微的雪光中仿佛站着个人,如同冻僵一般,双膝没入雪中。

洞外何人?达摩用生硬的广东话问道。

外边的人动弹了,扑通跪倒,开口道,和尚慈悲为怀,打开甘露门,普度众生。

达摩好奇地走了出去,一望便知是谁了,是个年轻的僧侣。

还是在建康时,与这位名叫神光的僧人,曾有过一面之缘。神光法师系少年才俊,天资聪颖,博览群书,饱读经卷,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他开坛讲学,传播佛老之道。一日,达摩行脚走到院里,在窗外听了一会儿,笑了笑摇摇头走开了。这个举动,恰被室内的神光看到,觉得那相貌奇伟的天竺僧人,讳莫如深的迷之微笑,肯定大有周章。

千里相随,一笑定因缘。后来,神光和尚离开建康,取道洛阳,一路打听,辗转尾随达摩,追随至少室山。见他入定,就日日前来在外守候,帮忙拾柴采果,泯然护法居士。

达摩说:“诸佛有无上妙道,是天长地久勤奋精进,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而修得的。哪能凭小德小智,轻慢之心,就想得到真乘,白费辛苦。”法缘前定,达摩心内早知他是自己弟子,故作冷漠,刺激他一下,以断定他是否堪承大业的法器。

神光听了,雄心骤起,悄悄拎起柴刀,高高举起,嗨地一声,血光冲天,洁白的雪地上溅落一片殷红的血珠儿。一只断臂落在达摩面前。

从此,一个清高自负的平凡僧人神光不见了,一个深沉博学的禅宗二祖慧可出现了!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而建。

慧可:诸佛法印,可以讲给我吗?

达摩:诸佛法印,不是从人那里得到的。

慧可:我的心无法安宁。

达摩:把你的心给我,我助你安宁。

过了一会儿,慧可:我的心,找不到了。

达摩:你的心已经安了。

只履西归

达摩晚年事迹,《高僧传》未明确记载。

综合各种传闻,都提及他遭受讥谤。有名有姓如光统律师等人的迫害,一位北魏国师菩提流支嫉妒如炽,多次加害未奏效,居然叫人投*。达摩明知有*,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蛇来。

直到确立慧可为禅宗继承人,达摩祖师才决定圆寂。葬于熊耳山(河南宜阳县),世寿岁。

北魏的一名位外交使臣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多年,对达摩圆寂一事并不知晓。他回国时路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地带,马队在暗沉沉的夜里默默赶路,天黑地白大漠一片苍茫。

还没到打尖处,人困马乏,只有马铃声叮当作响。忽然一声马嘶,所有随行的骆驼马匹等动物都支棱其耳朵,精神抖擞起来。大家骤然也跟着警觉起来。众人远远看到从无人区迎面走出一人来,肩扛禅杖,手里提着一只鞋翩翩而来。趋近了,被兵丁带过来一看,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达摩祖师。宋云赶紧下马,拱手施礼。

宋云:大师经年不见,一向可好,此行何往啊?

达摩:回归西天啦。

二人交谈一番后道别,达摩嘱咐:回京后,千万不要与人说见到过我。

宋云不解其意。

达摩:说出来,你将有百日牢狱之灾!

结果,宋云回京面圣,汇报完工作,闲谈之际,皇帝照例要打探西域的奇闻异事。宋云忍不住提到返程时邂逅达摩一事,深感蹊跷。圣上不悦,说达摩已经圆寂,你还胡说八道。宋再辩解,魏孝静帝龙颜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宋云投入牢中。

一过就是九十九天,宋云未见家小,度日如年。

这天,孝静帝想起了宋云之事,觉得有点过分,赶紧命人把他放出。让他细说原委,下决心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随后派人到熊耳山挖开达摩墓,打开棺木之时,骇然发现,达摩尸身不见了,只剩一只鞋子留在棺内。

是的,一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