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朝朝一高僧,被洪水淹没七天安然无恙,听 [复制链接]

1#

元朝末年,陕西渭南有户姓石的人家,妻子怀孕好几个月即将生产了,这一天晚上,石家卧室里突然白光显现,把寂黑的夜里照得如同白昼,随后孩子就出生了,父母给孩子起名石宝金。

石宝金出生的时候身体就非常瘦弱,出生后更是三天两头生病,身子骨也就很瘦小。好不容易拉扯到6岁大。

父母两人一合计,认为这孩子要不就是命太大,要不就是命薄,与其留在家里,说不准就会夭折,不如让他出家去,或许还能留的一条命。

于是,石家把石宝金送到了附近的寺庙里出家,师父看他身材瘦小,但眉目清秀且聪明可爱,就给他起了个法号叫碧峰。

说来也怪,碧峰出家做了和尚之后,原先那些小毛病竟然不药而愈,身体也渐渐强壮了很多,至少已经很少生病了。

再加上碧峰在学习上非常勤奋,对于佛理的研读也很有慧根,很受师父的喜爱。长大一点之后,就介绍他去各地高僧大德那里求学,不知不觉中,碧峰对于佛理就有了很深的研究了,也算是薄有名气。

但不知道为什么,尽管碧峰那么发奋用功,但总是无法开悟。有一次,他在读《法华经》的时候忍不住发出喟叹说:“三藏之文,皆标月之指尔。”

碧峰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认为自己不能真正开悟,枉费了大好时间,很有一种人生苦短的感慨。

没多久,当时的高僧如海真公大师在川中缙云山讲法,碧峰不辞辛苦前去求学,如海大师也耐心地给它讲解了很多佛门妙理。

但碧峰对如海大师的讲授并不彻底认同,心中的疑惑也依旧未能得到解决,只好恹恹地离开了缙云山。

离开缙云山之后,碧峰并没有直接回去陕西,而是来到了峨眉山,自己在山上搭建了一间茅草屋,干脆就在这里静参佛理。

这段时间里,碧峰的生活非常清苦,每天都是以野菜野果果腹,几乎整天都在打坐。

就这么坚持了三年,三年来,碧峰没有下过山半步,每天都在静坐修心,没有躺下睡过一个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之后的某一天,碧峰已经能入定了,入定的时间长短不一,有时五六天,有时能达一个月之久,入定后的碧峰就那么如同雕塑一般静坐在茅草屋旁的大松树下,很快就进入禅定之境。

有一次碧峰入定,突然就下起了大大雨,山溪水暴涨,竟然把入定后的碧峰给淹没了。

这一淹没就是七天,洪水退去之后,碧峰却安然无恙地从水渍中冒出来,依旧静坐在那里,如果不是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谁也不相信他曾被洪水淹没了七天之久。

过了一段时间,碧峰大师又在松树下打坐,突然听到远处有人砍伐树木的声音。

这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砍树之声,对碧峰却如暮鼓晨钟,又恍如醍醐灌顶,刹那之间就开悟了,心中曾经对于佛理的疑惑,就在那一瞬间彻底通达透彻。

而此刻的碧峰身上大汗如雨,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轻笑这说:我到今天才知道佛理的真正含义啊。

随后,碧峰离开了峨眉山,也离开了自己住了三年多的茅草屋,再次来到缙云山拜见如海真公大师,并和他讨论起自己对于佛理的最新理解。

如海真公大师听了碧峰的讲述,也是欢喜赞叹地说:你现在已经真正掌握了精微的佛理了。希望你去北方讲法,到了那里你还会获得更大的缘法,也能更好地弘法。

于是,碧峰离开了四川,一路北上最终到达了五台山,化缘募捐修建了灵鹫庵,从此招收徒弟,很快就有八九百弟子跟随他学习佛理,五台山灵鹫庵的声名慢慢开始传播开来。

当时正是元顺帝在位,听说五台山有一位高僧,就派使者带着蒲轮安车送来圣旨,宣请碧峰去了京城,亲自给元顺帝讲授佛理,事后还赐法号“寂照圆明大师”,同时赏赐他一件金纹袈裟,并恭恭敬敬地送他回到了五台山。

后来一些年,碧峰又离开五台山,开始到处云游,最终来到了宣称敬亭山碧峰,看上了北坡的风光,就在山洞里隐居。

没几年,朱元璋消灭了元朝建立明朝,也得知了碧峰大师的名号,便在南京修建了一座寺庙,特意恭请碧峰前去。

从此后,碧峰大师就在南京的寺庙里常住,先后多次参与由朝廷发起的祈雨等佛门盛会。

碧峰大师还多次给朱元璋讲解佛理,很受洪武帝的敬重,前后几次赐予袈裟钵盂等沙门法器,朱元璋还写过一首诗,诗中有“玄关尽悟,已成正觉”等赞美之词。

公元年6月初4,65岁的碧峰大师一早就沐浴更衣,然后把几个贴身弟子叫到面前,吩咐他们今后要继续精进修行,然后就安详地圆寂了。

三天之后,弟子们恭敬地焚化了碧峰大师的法体,并收获了五色舍利子,大家都说他已经功德圆满,终于修成正果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