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代禅宗的有关情况如何是哪个宗派以研究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zg/140107/4323066.html

引言

宗杲提倡看话禅,影响尤大。后来*龙、杨岐这两派还远传于日本。*龙、杨岐两派形成于宋代,其师承世系。元照的《资持记》,则别成“资持宗”。北宋时,高丽僧统义天入宋求法,请教元照,就提问过这部《资持记》。

第一点,关于“五宗七派”。

曹洞宗:发于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故名。宋代曹洞宗不如临济、云门之兴旺,亦不像沩仰宗那样数传不明。经丹霞子淳(-)传弘智正觉(-),正觉与大慧宗杲同时,提倡默照禅,与看话禅并行。南宋以后,曹洞宗不仅在江南,而且在河北亦很盛行,金、元之际亦有名师行世。

云门宗:创于文偃(-)禅师,因住广东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故名。文偃之后三传至雪窦重显(-),宗风大振。仁宗时,汴京新创禅院(),即请云门五世的大觉怀琏(-)去住持。云门宗在文偃身后另一支是德山缘密,三传至灵隐契嵩(-),云门宗的声望臻于极盛。云门在北宋时,是与临济并盛的禅门流派。至南宋亦渐式微。

法眼宗:创于清凉文益(-),因南唐赐谥文益为“大法眼禅师”,故名。法眼宗传至天台德韶(-)及其嗣法弟子永明延寿(-),为宋初一代著名禅师。宋代中叶以后便告衰微。

临济宗:开创于义玄(?-),因住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后各代为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等,至石霜楚圆(-)。楚圆的门人*龙(隆兴)慧南(-)和杨岐(袁州)方会(-),又分别开创了*龙、杨岐两派,即“五宗七派”中的后两个支派,也有与上述“五宗”合称为“七宗”的,都盛行于南方。南宋时,杨岐一派还进而成为临济宗的正统派。杨岐方会再传为五祖法演(?-),三传为佛果克勤(圆悟,-)。克勤两大弟子,一为径山宗杲(大慧宗杲,-),一为虎丘绍隆(-),都在江浙一带活动。*龙、杨岐两派形成于宋代,其师承世系。

第二点,关于宋代禅宗的《灯录》和《语录》。

六祖慧能实际创立了禅宗。禅宗《语录》,唐代已有,宋代更多;禅宗《灯录》,则是宋代的产物。所谓《评唱》,即“评”而“唱”之;所谓《击节》,即“击”而中“节”,是一种禅宗式的“注释”或“解释”,是宋代禅僧的创作。《古尊宿语录》是收集慧能下一世南岳怀让以后几十家“机缘”、语录,内容上也有很多重复。这些书表明,宋代禅宗已由“不立文字”变为“不离文字”。本来慧能自谓直指人心,以“体认”、“参究”为本,不需大发议论,更不要连篇累牍的著述。

慧能传教四十年,最后留下的只有由别人记录的一万多字《坛经》,即使经契嵩改编的《坛经》也只有二万余字。而上述前《五灯》有数千万言,仅一部《景德传灯录》就有三十七万多字。本来禅宗自谓“教外别传”,却变为有自己“注释”之学,搞了许多烦琐、重复的所谓“颂古”、“拈古”,所谓“评唱”、“击节”。难怪宗杲为救“斯弊”焚了《碧岩集》,照样不得救!因为他自己的《正法眼藏》实亦属于这类东西。可见入宋之后禅宗的这种演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同时,大量《灯录》、《语录》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禅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封建知识分子阶层的佛教派别。例如,翰林学士杨亿等人实际上是《景德传灯录》的主编者之一,而《天圣广灯录》则是由驸马都尉李遵勗编撰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徽宗皇帝还御制《序言》。这些都说明宋代禅宗与初期禅宗相比,已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禅宗思想及其宗风,于是又为之一变。

往后,元、明、清时期,禅宗陈陈相因,没有新的东西,甚至变“参”禅为“唸”禅,终于由禅入净,徒有禅名。这个演变实始于上述宋禅的变化而来。但是,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禅宗史研究而言,上述大量《灯录》、《语录》以及《评唱》、《击节》之类著述,则是重要文献,很值得重视和研究。

律宗

律宗,是中国佛教中以研究和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创于唐代高僧道宣(-)。道宣之前有律学,但无律宗。道宣是中国佛教史上很有贡献、很有影响的著名高僧。入宋,律宗是南山一系单传,其中心移至南方的杭州。在吴越国时,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

宋太平兴国三年(),赞宁随吴越王钱俶入朝,宋太宗召对滋福殿,赐号“通惠大师”,敕住左街天寿寺。担任过左、右街僧录(当时最高僧官),还被任命为翰林,充史馆编修。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罕见的。赞宁虽称“律虎”,但其主要贡献不在律学,而在史传,著有《大宋高僧传》。宋代律宗代表人物是允堪和元照。

允堪(-),先通学各宗,后专研律学。他是自法宝律师七传而下的有影响的律宗代表人物。允堪在庆历(-)、皇祐(-)年间,在杭州昭庆寺(遗址在今杭州少年宫广场)等处,依律设坛,传授戒法。宋廷赐号为“智圆律师”。他很重视道宣的著述,普遍为其作注解,据说共有七部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事钞会正记》,发挥道宣的学说。

元照(-),余杭人。他是允堪的再传弟子。先学天台宗,后即采取台宗之说以讲律。他的重要著述有:《行事钞资持记》、《羯磨疏济缘记》、《戒疏行宗记》,还有《住法记》、《报恩记》和《芝园集》等。其中,《资持记》、《济缘记》和《行宗记》是对道宣三部重要著作的注释,成为后代律宗的经典性疏解。上述允堪的《会正记》使继承他的一系有“会正宗”的称呼。元照的《资持记》,则别成“资持宗”。

北宋时,高丽僧统义天入宋求法,请教元照,就提问过这部《资持记》。元照先在四明开元寺建坛授戒,此为“东南受戒之胜”。后来,住持杭州灵芝寺长达三十年之久,号称灵芝律师。死后,宋廷赐谥“大智律师”。元照的影响超过了允堪。

慈恩宗

慈恩宗之开创史上推至唐玄奘(-)。此宗依弥勒讲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经典,故名瑜伽宗。慈恩宗的实际立宗者是窥基(-,“窥”-据吕澂先生考证是宋人加上的,其名为基,后人称基师)。据说,玄奘在印度,利用《唯识论》参加几次宗教大辩论获得成功。

玄奘回国后,致力于佛经翻译,功绩卓著;但他把《唯识论》照搬回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加上它那种烦琐的概念分析,不易为听众所理解,愈究深入愈走向极端,所以此宗传三数十年即衰落下去,是谓曲高和寡。当代学者认为,唐宋以降,唯识学作为佛学中的一门学问已成为各宗的“共学”,它的理论观点不同程度地为其他各宗僧人所接受。研究唯识学的学者代有人在,但没有形成独立的宗派。据吕澂先生研究,入宋以来,慈恩宗的传承不明。

结语

六祖慧能实际创立了禅宗。慧能之后的禅宗,虽仍讲究“明心见性”,但其思想和宗风却有很多演变。这种演变,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大量禅宗《灯录》、《语录》和《评唱》、《击节》之类著述的出现。允堪所撰除《会正记》外,还有《戒疏发挥记》、《业疏正源记》、《毗尼义钞辅要记》等。据说,宋初永明寺(今杭州西湖净慈寺)延寿编撰《宗镜录》时,曾试图调和天台、华严和唯识三家的矛盾,约请有关代表人物共同讨论,当时谁代表唯识一家虽无记载,但也说明当时确有人在研究和传播唯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