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原掌故75佛教净土宗源在魏太原上 [复制链接]

1#
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净土信仰”,与后来传入中国、在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净土宗”,虽有着源与流的关系,但却不能混为一谈。客观且严格地说,所谓净土信仰,主要出自印度佛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经典,属大乘佛教的范畴。公元一世纪、二世纪交接之际,初传入中国的佛教净土信仰,分为“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两脉,直到东晋时期,时逾二三百年,仍是两脉分流,各传一支。

活跃于东晋朝的著名高僧道安,便是一位矢志信仰弥勒净土的大德。然而,他所虔诚膜拜、倾一生之心血传布的弥勒信仰,却响应者寥寥。就连他的本门大弟子、名噪东晋的惠远,也没有继承其衣钵,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积极提倡弥陀净土信仰,并在庐山东林寺结茅三十载,竭力鼓吹弥陀净土,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名著一时的“莲社”,被推崇为“莲宗始祖”。何谓“莲宗”?《宗教词典》有载:“净土宗,亦称‘莲宗’。”

不过,莲社名声虽大,却仅在当时所谓的“高士”间布道传播,入社念佛者,仅“百廿三人”,著名者“十八人”,号称“东林十八贤”。如此“曲高和寡”,又囿于“观像念佛”的形式和方法,最终也没有成了什么气候,结果人亡*息,在惠远圆寂之后,虽有人继承传布,却辉煌不再。如没有后来昙鸾的尽力传布,没有昙鸾倡导的“称名念佛”之法,或许便不会有再后来的中国佛教净土宗了。

说及昙鸾,生于惠远圆寂二十余年后的北魏承明元年(),还有另说为北魏延兴二年()。寂于东魏兴和四年()。两说仅四年之差,二说均依,昙鸾在世年龄在66岁至70岁之间。

依佛家权威的《续高僧传》之《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鸾传》(下简称《昙鸾传》)所载:

“释昙鸾或为峦,未详其氏。雁门人也,家近五台山,神迹灵怪,逸于民听,时未志学,便往寻焉。备观遗踪,心神欢悦,便即出家……研读《大集经》,恨其词义深密,难以开悟,而注解文言。过半,便感气疾,权停笔功,周行医疗。”

“遂往江南陶隐居所,恳求仙术。隐居授以《仙经》十卷,欣然而还。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留支(古天竺高僧)。鸾问曰:‘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仙经》乎?’留支曰:‘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耳!’即以《观经》(《观无量寿经》之简称)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解脱生死也。’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专修净观。自行化他,流布弥广。魏主重之,号为‘神鸾’焉,下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住汾州比山石壁玄中寺,撰《礼净土十二偈》《续龙树偈》,又撰《安乐集》两卷(原传误将《往生论》作《安乐集》,笔者注),传于世。”

“魏兴和四年(),因疾卒。……上闻,敕乃葬于汾西泰陵文谷,营建砖塔,并为之碑。今并存焉。”

据《续高僧传》所载并联系其它有关史料,可知,北朝高僧昙鸾,乃雁门人(另有文水人一说)。年少出家于五台山为僧,悉心于佛家经典,在注译大集部诸经汇编的《大方等大集经》(简称《大集经》)时,积劳成疾。为治病体,而云游天下。因闻江南道家名士陶弘景(号隐居)“深明仙术”,遂涉足南朝,寻隐居长生不死之术。在南梁国都建康(今南京),昙鸾受到“好佛天子”梁武帝垂青,登堂入室,讲经论道,相见恨晚。武帝萧衍对众臣言:“北方鸾法师,肉身菩萨也。”之后,昙鸾继续寻访陶弘景,相见后,互谈甚洽,陶赠昙鸾《仙经》十卷。多年的云游,广交天下奇才、异士,融汇佛道众说,使昙鸾眼界日阔,学业日精,见识日广,阅历日深。

约50岁时,昙鸾北归,在北魏都城洛阳,缘遇天竺高僧菩提留支。时菩提留支已在北魏近20年,受到宣武帝元恪极厚礼遇,译佛经过百余卷,布道弥陀净土,遍通经、律、论三藏,饮誉朝野,号称“三藏法师”。在京师洛阳,昙鸾、菩提留支谈经说法,惺惺相惜。在述及人之生死时,昙鸾向菩提留支请教长生不死之法。识人三昧的菩提,却避开直答,迂回向昙鸾传布佛教关于解脱生死的道理,还赠送《观无量寿经》于昙鸾,谆谆告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解脱生死也。”

在洛阳盘桓的时日里,昙鸾深受菩提留支影响,与道家神仙之道断然分手,将十卷《仙经》一火燎之,心领神会地接受了留支的弥陀净土信仰。

昙鸾所处的时代,是北魏王朝江河日下、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就在他立志广布净土大业,潜心研究《观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时,北魏权臣、当世之枭雄高欢,与盘踞关中的另一权臣宇文氏,分庭抗礼,将北魏一分为二,撕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孝静帝元见善,在洛阳时便闻得昙鸾大名,移都邺城后,更把昙鸾视为“神鸾”,对昙鸾弘广“净土”之举,极为赞赏。为促成净土信仰成就气候,遂亲颁诏旨,“敕”昙鸾前往国之陪都、有谓“霸府”之称的太原郡大寺,研习《观无量寿经》,布道弥陀净土。后来昙鸾又移太原郡治晋阳县西南的石壁玄中寺,十数年孜孜矻矻,以《观无量寿经》为本,弘扬佛学、佛法,尤其是为弘扬弥陀净土信仰,先后撰著了《礼净土十二偈》《续龙树偈》,以及让其扬名立万千余载的《往生论》等净土经论。他的这些净土经典,均完成于东魏陪都太原郡的大寺和玄中寺。尤其是其一生心血的结晶《往生论》,真实地写照了他在佛学研究中的继往开来;展现了北朝佛教逐渐本土化的生动演进;揭示了由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向中国佛教净土宗演变、产生的早期历程。而这一历程就完成于北朝之北魏、东魏的*治文化中心“霸府”太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催生者和创立者,并非南朝“莲社”首领惠远,而是北朝高僧昙鸾大师。萌生中国佛教净土宗的热土,既非江南之匡庐,也非关中之长安,而是北魏之“霸府”、东魏之别都、两魏之太原郡。

或曰:既确认净土宗源出太原,那么,如何解释《续高僧传》中的“汾州石壁玄中寺”“魏西河石壁玄中寺”之载?

或曰:两魏之汾州是并州吗?西河郡是太原郡吗?如均非一地两名,如何能说净土源出太原呢?

莫急!且看下篇分解。

太原掌故

近期热点

原标题:《佛教净土宗源在魏太原(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