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冯溥与法庆寺灵隐寺净慈寺及其它 [复制链接]

1#

这个题目有点奇怪。

我们知道,题目中的冯溥还有法庆寺、灵隐寺、净慈寺,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是,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当我们走进历史的尘封,走进古代传统文化的丛林之中,我们发现,在历史长河之中,总有很多人和事,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我们忽略或遗忘。

冯溥

我们先从冯溥说起。

冯溥(-),清初大臣。字孔博,号易斋。卒谥文毅,益都(今属山东青州)人,冯裕六世孙。清顺治三年()进士,初授编修,后擢吏部侍郎。康熙年间为刑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在位期间,尽心国事,铲除奸邪,改革弊*,审理冤狱,主持博学鸿儒科,简拔人才,引领改革清初诗风,凡此种种,深得皇帝倚重。73岁之时,以年老乞休获准,原官致仕,加太子太傅,返归青州故里。临行前,康熙皇帝御笔题诗相赠:环海消兵日,元臣乐志年。草堂开绿野,别墅筑平泉。望切岩廓重,人思霖雨贤。青门归路远,遗兴豁云天。同时康熙皇帝还御赐适志东山印章一枚。

如今,适志东山的大型的牌匾,就悬挂在青州古城偶园的佳山堂之中,向人们展示着当年冯溥的尊荣。

法庆寺、灵隐寺、净慈寺

法庆寺,地处山东青州今天前营子一带,初名“大觉禅院”,俗曰“丛林寺”。顺治三年(年),青州明衡王府被查抄,其财产一半归入寺中,寺院范围得以拓展。敕赐今名(法庆寺),并“颁帑金五百两大其门庑。”康熙年间,寺院香火最盛,有和尚余人,土地余亩。殿宇宏整,法相庄严,为一方佛门胜地。该寺与长清灵岩寺、诸城侔云寺、五莲光明寺号称山东四大禅寺。关键是它有一个直接给大清皇帝说过法的住持!可惜此寺今已无存。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面的灵隐山麓。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年),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

灵隐寺

净慈寺,原名永明禅院,是公元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南宋时改称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因为寺内钟声洪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净慈寺

两南一北,遥相呼应。

作为一个朝廷的重臣和一个时代的重要*治家,他如何同这三个南北重要的寺院有联系呢?

这里面有几个主要人物不得不说。

木陈道忞

木陈道忞(~)清初临济宗僧人。出生于广东潮阳,俗姓林。字木陈,号山翁、梦隐。始修儒学,仕宦后开始接触研读佛典,依庐山开先寺剃发。后因父母执意要求,木陈还俗成婚,举一子,二十七岁再度剃发。崇祯十五年()继主天童寺。

清顺治三年(),退居慈溪五磊山。其后历住越州(浙江)云门寺、台州(浙江)广润寺、越州大能仁禅寺、湖州(浙江)道场山护圣万寿寺、青州(山东)法庆寺。顺治十四年()返回天童寺。

顺治十六年(),奉诏入宫为清世祖说法,赐号‘弘觉禅师’。

豁堂

即释正喦,字豁堂,亦號隨山,姓郭氏,仁和人。

我们查阅相关史料,豁堂的简历如下:

简单地说,豁堂出家于灵隐寺,后来在众人的推举之下,成为灵隐寺主持,他接了一个烂摊子。为了灵隐寺的发展,豁堂推举了具德和尚做主持,振兴灵隐古刹。后来豁堂主持净慈寺。他预言了自己的圆寂时间,写完了《辞世揭》,放下笔,就此圆寂。

如下文字可做参考:

正喦字豁堂,仁和郭氏子。出家灵隱,法藏說法淨慈,作颂往呈,遂承印證。壬辰,主三峰席。歷主灵隱、淨慈,退居普寧。示寂,预刻時日。至期,作《辞世偈》,擲笔而逝。(趙尊嶽《明詞彙刊》於《豁堂老人詩餘》)

这两个人物和冯溥有什么关系呢?

北上说法

“上(清世祖)携学士王熙、冯溥、曹本荣,状元孙承恩、徐元文至方丈,赐坐。”

顺治十六年(),木陈奉诏入宫为清世祖说法。这一年,他在浙江天童寺,此时,距离木陈离开法庆寺已经两年。

天童寺

天童寺

历朝以来,朝廷官员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多有礼佛之人,除非个别朝代的个别皇帝下令禁止除外。尽管国家治理当中传统的儒家理念一直是一个核心,但是,明里暗里,崇佛似乎一直是朝廷官员当中的一种时髦,清朝皇帝也不例外。

清世祖顺治皇帝崇佛一直是官方民间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为事关顺治后来的去向,是出家还是死去一直莫衷一是。作为官方史料也是三缄其口。因此,根据清廷档案编撰的《清史稿》中,我们见不到顺治皇帝请木陈说法的记载。按说,三个大学士、一个状元陪同得道高僧为皇帝说法对于宫庭来讲,是重大事项,不可能没有记载。但是,我们至今在官方的记载中没有看到,在冯溥的个人文集中没有看到。如上的记载,人们只能从康熙年间安徽人张潮《昭代丛书》(康熙三十六年刊)中发现了如上讲法的记载。

两年之后,顺治不知去向。

我们看顺治和木陈的奏对录(那个比较长,也很玄奥,大家可自行查阅)。总感觉如果顺治皇帝真的出了家,那么,木陈当时着实地推了一把。

这次讲法,是冯溥和木陈近距离接触的一次,并且代表皇帝和木陈进行了长时间的问答。

那么问题来了,木陈如何得以进宫为皇帝讲法?

冯溥在其中有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此前冯溥和木陈是否有过联系?

这些,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法庆寺在冯溥的家乡青州,距离冯溥的故园直线距离五里左右;顺治十三年(年)木陈在法庆寺,那一年,冯溥47岁,他的年谱没有记载。是否当时冯溥休假在青州?

但是大概率的一点就是,木陈主持法庆寺之时,冯溥为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算得上是朝中的高官,木陈与经常地方高官建立某种联系也未可知。因为从后来冯溥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对于法庆寺,冯溥还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