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僧传有幸能读华严经,我们得要感恩他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csxsl.com/yydt/620.html

公元年,南京的道场寺发生了一件大事,佛驮跋陀罗与沙门法业、慧严、慧观等百余人译出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这部经典原是慧远的弟子支法从西域于阗取回来的,鸠摩罗什入关后,也仅仅翻译了其中的一品——《十住品》,而单本经典的弘传,也不是很兴盛。直到佛驮跋陀罗译出六十卷《华严经》,佛法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

六十卷《华严经》的翻译者

佛驮跋陀罗,或称佛陀跋陀罗,族姓释迦,他是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佛驮跋陀罗原本出生于一个血脉高贵而纯正的家族,然而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5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再后来是他的从祖鸠婆利怜悯而收养了他。

因为这样的身世,佛驮跋陀罗对生命有着深重的思考,他从小在寺院学习佛经,17岁便出家,每天坚持诵习。他在学习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别人需耗费一月所习得的经文,他只需一天便可学完。对此,他的师父非常赞叹,于是对他勤加栽培。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佛驮跋陀罗就已因禅定与戒律而闻名。

摄影:裴振宁

当时,罽宾是著名的佛教中心,佛驮跋陀罗和同学僧伽达多一同到罽宾参学,跟随禅师佛大先修习禅法,在那里,他碰到了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人智严。智言曾和法显一同穿越沙漠,与法显分开后,他先回到高昌国,再前往罽宾,同样受师于佛大先。

■受邀来华,长安弘法

佛驮跋陀罗的名字,汉译为“觉贤”的意思,因而也被汉地的僧侣称为“觉贤法师”。在智严心中,觉贤是难得的弘法高僧,他请求觉贤和他一起回到中国弘法。觉贤欣然接受,他们走海路,最终在青州东莱郡登陆中国。

当时,鸠摩罗什正在长安翻译经典。公元年,觉贤和智严前往长安拜见鸠摩罗什。在长安宫寺中,觉贤和鸠摩罗什一起讨论佛法,彼此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不论是在学问上还是修行上,两人互相切磋,深解奥义。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觉贤和鸠摩罗什的学风、师承渊源各有不同。鸠摩罗什专弘经教,特别是龙树一派的大乘中观学说,觉贤则遵守上座部的修学方法而修习禅定。鸠摩罗什虽然也传授禅法,但他仅对各家禅要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没有很好地组织实修,也谈不上传承。而觉贤的禅法是从佛大先那里传承下来的,有其纯洁性和正统性。另一方面,鸠摩罗什的门徒有多人,他们常常出入宫廷,声势极为显赫。而跟随觉贤的门徒仅百人,他们生活淡泊,与鸠摩罗什的门徒风格十分迥异。

或许是因为这些各式各样的分歧一开始就存在着,最终造成了他们后来的隔阂。

■长安:一场神通引起的风波

觉贤在长安停留了几年。公元年的一天,觉贤对他的弟子说:“昨天,我看到我的家乡有五只船出发,准备要到中国来。”弟子们听了觉得神奇,一传十,十传百,长安的僧人们都知道了。

图片来自网络

鸠摩罗什的弟子们认为,觉贤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神通以迷惑众人,实属沽名钓誉之流!而这件事宣扬开以后,果然有许多人闻风而至,纷纷祈求拜师觉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觉贤有一个弟子声称自己证得了阿那含果,还没有等觉贤去认证,他就和人们宣传开了,结果流言四起,人们纷纷指责觉贤,认为他在对弟子们的管教上做得不够。

同时,也有不少人非议他,因为佛陀曾在《长阿含经》中说过,他不允许比丘在僧侣、居士面前展现神通,他教导弟子在空闲时静默地思唯正法,如果有了神通,就自己隐藏,不能有所显现;如果有了什么过失,就应自我发露而忏悔。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允许弟子显神通呢?佛陀曾说,如果有不信佛法的比丘遵照佛法修持到一定程度而获得了神通,会认为他们之所以有神通,是因为念了相应的咒语。这样会造成一种误导——皈依佛教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了脱生死,也不是发菩提心,普度众生,而是舍本逐末,专求能显神通的密咒。对于佛教的正法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毁坏和诽谤。所以,古今高僧大德们都不提倡以神通度众生,这样,众生就不会误解佛法了。

非议接踵而至,鸠摩罗什的弟子们也开始驱逐他。在各种机缘际会之下,觉贤和慧观等四十多人最终离开了长安。

■庐山:与慧远的知遇

离开长安后,觉贤连夜南下,前往庐山。之所以去庐山,是因为此前慧远已经听说了他的名声,并多次延请,希望他能南下庐山,翻译经典。两位高僧见面后非常高兴,觉贤把他在长安的遭遇悉数讲与慧远,慧远觉得此事不合情理,他专门给长安的僧众写信,将觉贤的事情作了详细的解释,并且要求取消判他犯戒的处分。

在庐山,觉贤为慧远翻译出了禅法的经典《修行方便禅经》2卷,又名《达摩多罗禅经》。这部经典共17品,是关于止观禅修的重要经典。其中讲到了“方便道”“胜进道”,前者指数息观和不净观,后者指心识与行持上的变化。

在庐山,觉贤教慧远念佛三昧,给慧远的净土思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荆州:来自家乡的航船

在庐山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觉贤向西而行,于公元年秋来到荆州,偶遇了五艘天竺来的客船,在与船长的交流中得知,船的出发时间,正如他当初在长安夜梦中看到的那样。

摄影:裴振宁

陈郡袁豹正在荆州,几年之后,他将成为南朝刘宋武帝时期的太尉府长史。觉贤托钵乞食,行走到了袁豹的住处。袁豹将他引荐给了当时的太尉刘裕,几年之后,这个刘裕将废黜晋帝司马氏,自立为君,成为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

■南京:与法显的合作

公元年春,觉贤随刘裕抵达南京,安住于道场寺。这座寺院始建于晋太宁初年(公元-年),为司空谢石所建,因此又称为谢司空寺或谢寺。

在道场寺里,他依然传习禅法,以至于道场寺被人们称为“禅师窟”。当年夏天,法显取经回来,携带经典来到道场寺,在这里住了5年。期间,两人共同翻译经典,从公元年到公元年之间,他们先后翻译了《大般涅槃经》6卷,《摩诃僧祇律》40卷等法显带回来的梵文经本。

其中最重要的,是60卷《华严经》的翻译。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数众多,法业笔受,慧严、慧观润色,众人各司其职,一开始译出50卷,后又将此50卷改为60卷,共34品,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晋译《华严》,又称“旧华严”。众人翻译的地方也以“华严堂”为名,作为纪念。(点击上方图片,了解《华严经》的三个版本)

公元年,觉贤法师圆寂,享年71岁。弥留之际,他不忘慧远的知遇之恩,专门叮嘱将骨灰安放于庐山东林寺,舍利塔亦建立在东林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葬在庐山的外国僧人。

位于东林寺的佛驮跋陀罗舍利塔

本文摘自上海玉佛禅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