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禅宗之中,这本书十分有名,但是能看懂的太 [复制链接]

1#

禅宗临济一脉,自晚唐义玄大师(--)创立后,六传至北宋石霜楚圆,分为杨岐方会(-和*龙慧南(-)两派。其中杨岐方会一派,后成为临济正宗。可以说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岐方会一派的历史。杨岐方会再传至五祖法演(?-),(五祖是指湖北省蕲春县的五祖山,法演曾长期在这里开堂说法,故有此称。)门下又出了一位名重古今的高僧,这就是被当时人誉为“僧中管仲”的圆悟克勤大师。

据《大明高僧传》记载,克勤大师俗姓骆,字无著,号碧岩,北宋仁宗赵祯嘉祐八年(年)生于彭州崇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境内)。少年时代即出家于妙寂寺,皈依自省和尚,后又于寺受具足戒。不久,去成都等地,先从师照通和尚学经问法;后又在参礼敏行和尚,研读《楞严经》;俄而游真觉寺,参学于惟胜禅师等教内前辈。约在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年)离川东下,谒见法演,于门下潜心领悟禅理,前后约十数年,终得法演真髓。法演弟子中有“三杰”,即“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称“东山三佛”,而以“佛果”克勤最为著名。

后来,法演去五祖山驻锡,克勤留住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一说今安徽省太平县。)宋徽宗崇宁初年(约年),以老母年迈,返回成都。翰林郭知章请他开法于六祖寺(今成都市昭觉寺)、大觉寺(今成都市宝光寺)等地。*和元年(年),谢事南游湘鄂,在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县)与宰相张商英(-年)辩论《华严经》之要旨及禅门之宗趣。张商英深为信服,以师礼待之;并请他出任澧州(今湖南省澧县)巫山灵泉院方丈。他在灵泉院,为文评述北宋云门宗高僧雪窦山(在今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明觉大师(-年,名重显)的《颂古集》。阐发其奥旨,为禅门后学指明了方向。门人辑录之,题名《碧岩录》。他逝世后,其高足径山宗杲,以此书与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真趣不合,乃烧弃之。至元代,人们又搜集其烬余,重加传刻,计十卷。*檗大智为之注释,书名也一度改作《种电钞》。

在中国佛教史上,《碧岩录》的出现,标志着禅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讲“公案”、逗“机锋”的《灯录》(如《景德传灯录》)、《语录》、(如《古尊宿语录》)阶段,发展到注释“公案”、“机锋”的阶段。因此,《碧岩录》在禅门声价颇高。这本书和《圆悟心要》一起,被收入日本的《大正藏》,日本佛教界奉为必读经典。杨岐方会一派,不仅继承了临济正宗的思想,而且还融合了华严宗、天台宗的思想。例如《古尊宿语录……会和尚语录》言:“只个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认为心是世界的最灵物,它既是成佛的根基,又是世界的本原。又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尘才举,大地全收。”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心派生的,故举“一尘”则大地全收。这正是佛经所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的意思所在。“一微尘”、“一毫端”可说是事物的最小者,但它却可以收尽大地,现出佛国。原因就在于大地、佛国、与微尘、毫端,同是心的派生物,同是以心为本体;所以它们可以大小相印,一即一切。这种思想,以华严宗发挥得最充分。杨岐方会对于外宗思想的继承,入宋以后逐渐影响到禅宗各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